人民網北京11月22日電 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健康出艙。此時不禁有人會問,除了“載人”,神舟十一號飛船還載了些什麼?在今天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對載人航天工程的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的搭載物(人民網記者韓淑賢 攝)
神舟十一號飛船都載了些什麼?
載人航天工程的首要目的當然是“載人”。張育林說:“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項實施以來,成功組織實施了13次飛行任務,將11名14人次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掌握了天地往返、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組合體控制、航天員中期駐留等載人航天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了完整配套的載人航天體系。”
除了“載人”,神舟十一號飛船還載了什麼呢?張育林說,“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上,搭載了解放軍總醫院的醫學實驗生物樣本、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裝置、雲南和寧夏的農作物種子與種苗、西藏的紀念哈達、山東濰坊風箏,還有由全國優秀志願者代表共同繡制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等。”
載人航天工程還有哪些意義?
其實載人航天工程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張育林介紹,“近年來,載人航天工程更加重視綜合應用效益,涉及航天醫學、空間科學、航天新技術和特殊技術試驗等四大應用領域﹔還成立了太空郵局,開通了天地郵路﹔還利用每次飛行任務搭載微生物菌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文化產品等。這為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較好地實現了工程助力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使命宗旨。”他還表示,利用載人航天平台開展科普教育、促進科技發展、服務國計民生、推動社會進步,也是發展載人航天的目的之一。
另外,張育林還強調,“空間站這個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建成之后,載人航天工程將更重視向民生領域的應用拓展。明年,我國計劃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補加試驗,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實習生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