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17日在線發表的兩項重要天文學報告,通過分析冥王星表面著名的心形區域的起源認為,由於該區域的一個盆地填滿了冰,致使冥王星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翻轉,從而在表面產生裂縫和張力,而最終這一結論指向該星表層之下應有海洋的存在。
就像木星的大紅斑一樣,冥王星也有一個標志物——“冥王星之心”。這是星球表面的一個心形區域,是一座主要由氮冰、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巨大冰山,覆蓋了史波尼克平原4千米深、1000千米寬的盆地。就在今年9月份,天文學家結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觀測到的地貌與數據,揭開了這次大冰山得以冰封到如此程度的外界條件。
而此次,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詹姆斯·基恩及合作人員通過對該區域形成過程的分析,認為史波尼克平原目前的位置是由潮汐力決定的。據其推測,由於該盆地被填滿了冰,嚴重影響了冥王星與矮行星卡戎(曾經的冥王星衛星,體積與冥王星相差不大)的關系。這二者之間的潮汐作用發生改變,導致冥王星改變了自轉軸方向。團隊的模型顯示,自轉軸方向改變對冥王星表面形成了壓力,結果產生一系列斷層,最后形成峽谷和山脈。
在另一項獨立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天文學家弗朗西斯·尼莫及其同事,也將冥王星自轉軸方向的明顯改變考慮在內,並且也認同潮汐力可以解釋史波尼克平原當前的所在位置,但是這組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相關過程,要求冥王星表面之下存在海洋。
科學家也曾懷疑過,在冥王星歷史上應該存在一個地下海洋。但最新模型指出,這片海洋至今仍存在於冥王星的表層之下。兩項研究都為了解冥王星史波尼克平原的成因及其地下海的存在提供了最新的有力証據。(記者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