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16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院士大講堂上表示,制造業將迎來“智慧雲制造”時代,未來全球智能制造業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和技術。
所謂“智慧雲制造”,是指基於泛在網絡,用戶為中心,人機融合,互聯化、服務化、個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的智慧制造新模式和新手段。它也是“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一種智能制造新業態,涉及技術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其中,泛在網絡包括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網等網絡。“智慧雲制造”核心技術是7類新技術深度融合的綜合技術,涉及新互聯網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生物技術等。
李院士指出,他們研究團隊率先提出的“智慧雲制造”理論,具有泛在互聯、數據驅動、共享服務、跨界融合、自主智慧、萬眾創新的特征,集中體現了全球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實際上,“智慧雲制造”理論也綜合了國外發達國家制造業重大戰略的精髓,包括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制造業創新國家網絡》,以及德國的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等等。
李院士說,“智慧雲制造”理論是中國應對全球制造業發展深刻調整和變革的良策。中國制造業一方面要面臨全球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挑戰﹔另一方面還要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經濟體雙重擠壓的挑戰,需要利用信息化先機,盡快建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未來全球制造業競爭將涉及智能制造的工具技術、系統平台、管理運營,特別是關鍵的人才和技術問題。
李院士還表示,盡管目前有關方面已有一些“智慧雲”的平台,“智慧雲制造”還是正在發展中的制造新模式、手段和業態,其發展需要“技術、應用和產業”協調發展,需要堅持“創新驅動”及“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路線﹔其實施還需要全國、全球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各國的特色和各行業、各企業的特點。(記者李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