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作為稀有海洋生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禁止交易物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規定,該物種嚴禁進出國境。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號稱海中大熊貓的硨磲在古玩收藏界地位水漲船高的同時,有關硨磲瀕臨滅絕的聲音也不絕於耳。硨磲一旦滅絕,對海洋整體會有什麼影響,我們又應該怎麼保護硨磲?
深圳弘法寺重要信物硨磲在地宮內展出。 (圖片來源:馬芙蓉/中新網)
硨磲滅絕會影響海洋礁岩生態系統
一種生物在一個生態系統當中得以生存並經過多年演化到如今,必有其作用。即使硨磲消失並不會對海洋整體造成致命的傷害,但仍會對硨磲所在的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創傷。
因為硨磲生活在海底的礁岩上附著眾多生物,硨磲不僅能為這些生物提供棲息之地,也能為其共生植物提供養分。此外,硨磲自身體型較大,能為海洋的大部分動物,比如說魚類、螃蟹、蝦,甚至為鯊魚、海豚等提供活動的場所,以此形成一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生態系統,相當於海洋中的森林。硨磲在此生態系統中相當於一幢高層建筑,裡面生活著多戶人家,一旦“房子”沒了,“家庭”四落,對生態系統有很大的影響。
及時放生,保護生物多樣性
不管人們是義務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是自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如果在進行海洋捕撈時,意外捕獲到硨磲隻要發現內部肉質沒有腐爛,那麼硨磲就是處於生存狀態,放生即可成活。而放生硨磲的最佳環境是有礁石的海洋區域,這樣硨磲的生存幾率會更高。(蔣曉婷)
本文由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蒲紅宇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