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機——實現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大飛躍

2016年11月14日08:2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不久前,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級計算機大會公布了新一期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的榜單,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榮獲冠軍。超級計算機的研發意義何在?超級計算機芯片與民用芯片又有什麼區別呢?

研發超級計算機的意義何在?

據《人民網》報道,“神威·太湖之光”的峰值計算速度達到12.54億億次每秒,成為目前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相比之前“天河2號”峰值計算速度5.49億億次每秒的運算速度,“神威·太湖之光”的進步速度令人驚嘆。

羅文向國家超級計算機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頒發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証書。(圖片來源:徐穎潔/中新網)

那麼,不斷飛躍的運算速度有什麼意義呢?衛星火箭的遙控、測繪、控制軌道計算等都需要非常精密的計算,如果計算機運算速度夠快,它就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信息或數據進行反饋追蹤,以便科研人員能夠迅速獲得正確的數據,准確定位衛星或者火箭軌道。

超級計算機也正逐步應用於大數據、企業服務、氣象、航天航空等領域。以搜索引擎為例,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人用到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公司的終端需要大量計算被搜索詞與相匹配的數據庫之間的數據關系,這就需要用到超級計算機或服務器集群。

超級計算機芯片與民用芯片的區別是什麼?

民用芯片需要有良好的兼容性。民用芯片的用戶群體廣,每位用戶使用的應用程序也不盡相同。如果芯片兼容性不好,一些軟件的使用效果會大打折扣,如運行不穩定或因軟件不兼容導致機器卡死、閃退等。

超級計算機芯片的每一項應用都是量身定制的,它可以完全按照客戶要求的指令進行計算,不需要像傳統芯片那樣應對各種各樣的計算場景。所以,如果超級計算機的芯片想進入民用領域的話,需要讓芯片有足夠好的兼容性、應用性和開發性。(趙曉興)

本文由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徐鵬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方正(實習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