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防型制空,我們如何應對?

2016年11月08日15:28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面對突防型制空,我們如何應對

美國空軍快速反應能力辦公室主任蘭德爾·沃爾登近日稱,空軍可能還將尋求一款具有深度突防能力的戰斗機,它可以配合新型“突襲者”B-21轟炸機深入一國境內,打擊那裡防守嚴密的目標。他認為,軍事演習已經表明B-21轟炸機無法到達中國西部,摧毀那裡的軍事目標。這種飛機的戰術概念被稱作“突防型制空”。

那麼,究竟什麼是突防型制空?何謂具備深度突防能力的戰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美軍《空中優勢2030飛行計劃》中指出,突防型制空將會盡最大可能權衡射程、載荷、存活能力、殺傷力、成本和可支持性。突防型制空能力必定將在瞄准和交戰方面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它還將作為網絡中的節點,利用自身的突防型傳感器提供數據,以使防區外或防區內武器能夠得到更好的運用。

“從這點來看,突防型制空首先是物理距離上要求作戰半徑,也就是突入縱深能夠滿足伴隨新型轟炸機B-21作戰的要求。其次是作戰維度上可以有效穿越對手嚴密的多層防御網絡,其中包括地面防御體系、空中攔截和電磁偵測。”防空兵學院指揮系徐延勇副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當然,僅僅從技術層面關注是不夠的。記者注意到,突防型制空特別強調了從戰術層面進行研究。美軍發動的近幾次局部戰爭中,更多注重體系作戰,依靠包括電子戰飛機、預警機等多種飛機的綜合編隊進行體系作戰來打擊目標。

因此,美國空軍將不得不尋求一款具有深度突防能力的戰斗機,可以配合B-21轟炸機。

徐延勇認為,這種具有深度突防能力的戰斗機應該具備高機動、高空、高隱身性,同時擁有能融入現有武器體系和網絡的電子系統,使其成為體系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重要節點,能夠依靠體系強化自己,同時擴展體系的效能。

“目前看美軍還沒有專門為這款轟炸機研制‘伴侶’,如果在美軍已有戰機中尋找,F-35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他說。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付這些高空之上的“突襲者”呢?

徐延勇告訴記者,“應對空襲,不外乎‘打’和‘躲’。‘躲’隻能提前轉移重要目標,盡量減小損失,‘打’就包括地面火力打擊和空中打擊。針對B-21這種新型轟炸機,能夠實現‘打’的基本條件仍然是‘看得見、摸得著、跟得上’,即預警雷達能夠提前發現目標,防空武器能夠達到空襲兵器的飛行高度和速度。”

“再先進的武器也有其弱點。從目前來看,要對付這種新型戰機,主要是破解其隱身能力,使其無處藏身。那麼,這些高空‘突襲者’必將成為地空導彈的靶子。”他說。

“當然,除了基本的條件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建立防空體系。”徐延勇指出,近幾次局部戰爭中,反空襲作戰的樣式深刻反映出體系對抗的重要性。這要求一方面要融入整個體系謀劃布局,形成自身的功能單元,組成遠截近抗、攻防相濟的整體防御體系。另一方面要能夠將對手的空襲兵器從其所在體系中剝離出來,降低其綜合效力,例如通過電磁干擾切斷其與外界的數據交流等等。同時,在戰術上採用大區域反空襲、動態反空襲、立體反空襲、聯合反空襲等戰法來完善單一防空武器或平台的不足,這樣才能對目標形成有效打擊。(記者 張強 通訊員 王賀)

(責編:高黎明、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