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圖片來源:新華網)
當天氣不好、室內空氣污濁時,很多人會選擇用空氣清新劑來淨化空氣,但它真的能起作用嗎?
空氣清新劑的主要成分
在超市的貨架上,我們可以看到空氣清新劑大致分為三種:噴霧型、固體揮發型和液體揮發型。無論是哪種類型,空氣清新劑的成分主要包括乙醚、香精及丙烷、丁烷、二甲醚等。
曾有傳聞說空氣清新劑會致癌,因為人們擔心其成分會與空氣中的臭氧發生反應。實際上,空氣中的臭氧含量較少,人們在空氣中噴洒的空氣清新劑的量也並不多,它們發生化學反應的幾率非常小,所以不必擔心空氣清新劑會致癌。
它清新空氣的效果如何?
據《科技日報》報道,有專家指出空氣清新劑只是暫時掩蓋了室內的異味,並不能從根本上使空氣變得清新。所謂的“清新”空氣,其實只是靠清新劑中濃烈的香氣蓋住了異味,讓人產生空氣得到淨化的錯覺。
空氣清新劑使用需謹慎
空氣清新劑雖然能用,但也不建議過度使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室內有不適宜人群,如嬰幼兒、哮喘病人、過敏體質者及患過敏性疾病的人時盡量不使用。
第二,噴洒空氣清新劑后應先離開室內,待大部分氣溶膠或顆粒物質沉降后再進入,並開窗通風換氣。
第三,不能過度依賴空氣清新劑,應及時尋找臭味的來源並徹底清除。
第四,噴霧型清新劑需放置在陰涼處,避免因暴晒發生爆炸。如果家裡有小孩,應把空氣清新劑放在小孩碰觸不到的地方,以防誤食。(樂丹)
本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醫學心理學博士聶聰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