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社會進步的第一動力,但其也面臨諸多難題,其中尤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最。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全球成果轉化都存在‘死亡之谷’,即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從想法到市場的挑戰。”11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企業創新論壇上,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才讓在主旨發言時說。
當前,全球經濟處於增長乏力的關鍵時期。而歷史經驗表明,世界經濟在歷次重大危機后要走出困境、實現復蘇,根本動力源自科技創新,隻有通過科技進步創造新產業、增加新產品、推動新就業,才能逐步消除危機。因此,創新成為此次與會者的共識。
急需打通科技創新鏈條
“我國應用技術研究存在斷檔問題,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中間環節力量薄弱。”才讓說,我國科技創新基礎力量較強,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卻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
究其原因,才讓分析,應用技術研發風險高,而我國缺乏專門承擔應用技術研發的獨立機構。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建在企業或機構內部,技術成果產權不清、技術擴散和轉移能力較弱﹔此外,行業的共性關鍵技術,跨行業的平台性技術、新興領域技術等,單一企業難以承擔,技術轉移與擴散的壁壘極高,也嚴重阻礙技術的推廣應用。
才讓認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不力、不暢的症結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
“要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打通科技創新鏈條,各創新主體之間要協同合作。”才讓說,誰願意去“啃硬骨頭”,誰去“坐冷板凳”,這是一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資本和用戶協同解決的難題。
要營造寬容的人才環境
“每一項科學成就首先就是人的成就,科學史研究先驅喬治·薩頓的話,印証了人才與創新的關系。”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春法說,成功的創新要把知識變成產品、要有更多的科技知識供給,這需要更多卓越的工程師以及科學家們艱苦卓絕的努力﹔同時,還需更多風險投資家,以促使科技專家和企業家攜手並進,催生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創新型企業,如微軟、蘋果,以及中國的華為、阿裡等。
“人才是創新的源泉,我們教育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個性化和創造性重視不夠,培養出來的人都是一個模子的。這種方式一定要改變,要讓年輕人的個性和創造性潛力得到最大的釋放。”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井宏說。
徐井宏表示,他時常在想,當今社會對於奇才、怪才有多大的容忍程度,喬布斯如果生活在中國能否被接受,馬雲如果是呆在國企又將會是怎樣,硅谷之所以成為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的地區,關鍵在於對人才的凝聚和匯集。
的確,這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中國創業創新要做重要調整的話,最重要的一點是,更多人才和企業家要超越為了創富而創業、創新,而是為興趣、理想、責任和擔當而創業、創新。隻有這樣,中國才有可能出自己的亞當史密斯,出自己的青霉素。”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說。
強化自主創新 橫跨“死亡谷”
此前,對先進技術,我國採用引進拿來,用市場和資源去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如今“超級蛙跳”前行模式已一去不復返。
才讓表示,隨著中國和平崛起,眾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產品、技術和裝備,以及引領變革的新技術、新材料,還是要以自主創新為主。
“要通過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培育一批專門機構,致力於應用技術研究和工程轉化,以跨越從成果到應用的‘死亡谷’。”才讓建議,可借鑒德國佛朗霍夫協會、硅谷等的經驗,通過政府規劃設立,採用類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新機制,建立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以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傳統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培育新型產業,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記者 付麗麗 劉垠)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