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改造制瓷工藝: 你也可以成為藝術家

2016年11月04日09:08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3D打印改造制瓷工藝: 你也可以成為藝術家

陶瓷3D打印、微波快速干燥、微波快速燒成——簡單的“三步走”,一件異形塔狀瓷器就宣告成功。近日在江西景德鎮陶溪川,記者親眼見証一件造型復雜的瓷器從3D打印到燒制成品,不過3個多小時。3D打印等新技術正在改造“世界瓷都”景德鎮千年的制瓷流程,為古老的瓷業轉型升級提供另一種可能。在不斷追求個性化、體驗感的今天,這些新技術也給更多人帶來全新的樂趣和享受。

“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如此描述景德鎮傳承千年的復雜制瓷工藝。傳統手工制瓷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拉坯、印坯、利坯、蘸釉、蕩釉……72道工序造就“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景德鎮瓷器美名,但同時也需要環環相扣,非常專業熟練的手工技藝,以及較為漫長的制作周期。

經過15年的技術沉澱和積累,景德鎮源創高科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克服多項技術難題,開發了一套處於國際陶藝先進水平的整體解決方案:陶瓷3D打印機,讓一向以塑料和金屬為材料的3D打印可以使用特制的專屬泥料作為原料進行打印,使心中創意造型很快變為實物﹔陶瓷極速干燥箱則是在打印完成后,快速為瓷坯干燥上釉﹔然后送入陶瓷快速燒成爐進行燒制,一件陶瓷作品制作完成。

“使用整套陶瓷3D打印技術平台和裝備,從想法到成品,中間隻需要3—5個小時,而傳統陶瓷制作周期則需要10—15天。”源創高科總工程師曾樹介紹說。“我們研制的領先陶瓷行業的3D打印技術,為陶瓷藝術創作提供了一種適合大眾的‘新玩法’。”

由於手工拉坯的限制,異形陶瓷作品需要耗費設計師很多精力和時間,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一位傳統制瓷藝人告訴記者,有了3D打印技術,無論多麼天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很快付諸於現實,為設計師開拓了一個廣闊的創作空間。

據了解,由於陶瓷3D打印技術已經凸顯了它的優勢,包括景德鎮陶瓷大學在內的國內多家藝術高等院校目前都引進了整套陶瓷3D打印設備,運用到陶瓷藝術的教學活動和科研中,取得了積極效果。(記者 寇勇 劉曉軍)

(責編:李星星(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