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中毒可致人死亡,但色彩艷麗的一定有毒嗎?

2016年11月03日10:0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據新華社報道,四川省瀘州市某醫院在國慶期間接收了十余名誤食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其中已有患者不幸離世。現在正是野生菌類生長旺季,每年一到此時野生菌中毒事件便頻頻發生。

菌類中毒可致人死亡

目前,我們能夠區分菌類是否有毒的方法還十分有限,據四川新聞網報道,在大約6000種傘類菌中,無論從其生物學性狀或生態、習性、形態結構上,均未能找出某種規律來區分其是否有毒。有毒的蘑菇即便通過烹調、加工、晒干等方式也不能完全破壞其毒性。

野生蘑菇中毒后,病情十分凶險,食用者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嘔吐、抽搐、精神錯亂、急性溶血、黃疸等表現,嚴重者可死亡。因此,一旦誤食有毒蘑菇要立即就醫,盡早採用催吐、洗胃及灌腸等物理性方法排毒,嚴重者需要採取血液淨化治療。

毒蘑菇(圖片來源:新華網)

有毒菌類的中毒類型

新華社撰文指出,根據毒蘑菇的成分不同,可分為不同的中毒類型。若能夠自行判斷中毒類型,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胃腸型:患者通常會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嚴重者還會出現休克、昏迷。

2、溶血型:患者除可能伴有胃腸型中毒的症狀外,還會出現溶血性黃疸、貧血以及血紅蛋白尿等。

3、臟器受損型:這種中毒類型潛伏期較長,死亡率較高。部分中毒者甚至會有假愈期,然后才會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征。

4、神經型:患者在胃腸型的症狀基礎上,還會出現易出汗、流涎、瞳孔縮小、神經錯亂等,嚴重者甚至有致死風險。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腎臟內科醫生時吉勝接受華龍網採訪時介紹說,毒蘑菇的外形與食用菇沒有明顯區別,色彩艷麗就可能有毒的說法不適用於判別蘑菇是否有毒。所以,規避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張艷東)

本文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進行科學把關。

(責編:王迪(實習生)、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