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輻射對DNA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2016年11月02日08:0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一些動畫片、電影或漫畫等二次元世界裡面,經常會有一些變身的畫面,比如像電影《綠巨人》、《蜘蛛俠》、《蟻人》等等。但是在我們生活的科學世界裡,所謂的“變身”更應該用“變異”來形容。那麼,觀眾從電影裡面了解到的關於小動物變成“哥斯拉”的情節設定,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發生麼?

DNA變異有限

每當出現核泄漏的時候,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震動,核泄漏所在地的方圓幾百公裡內居住的人類、生命體都需要迅速撤離。眾所周知,核電站裡面的放射性物質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一旦泄露的放射性物質輻射到人體,就會導致人體DNA變異,而且絕大部分還是有害的變異。人體的DNA被破壞后,會引起體內的癌細胞迅速擴散無法抑制,從而引發各種癌變,比如像人體遭受比較強的電離輻射后,有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癌、白血病等。

因為動物的DNA所含信息存在極限,即使被破壞,也不會從小動物變成大怪獸,像電影裡面會出現的“變異”可能性很小,約等於沒有。

DNA採樣(圖片來源:新華網)

變異無法預期

科學家曾試過通過變異的手段培植蔬菜,比如太空育種,將蔬菜的種子送到太空中接收宇宙射線的輻射,破壞植物的DNA。只是,一般來說,因為輻射導致的變異結果無法預期,送上太空后的蔬菜種子在回到地球后仍然要進行多層的篩選,選出適合實驗的性狀才能進行培育種植。(蔣曉婷)

本文由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成崗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郗若楠(實習生)、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