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新趨勢:未來哪些高科技會步入高校?

2016年11月02日10:0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未來哪些高科技會步入高校?

醫科大學學生用虛擬現實技術上解剖課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是一份權威性的預測報告。一直以來,號稱“預言帝”的它預測未來5年內的教育與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也預測未來教育科技面臨的挑戰。在以往的報告中,曾多次做出准確預測,並在5年內得到驗証。比如有關社交網絡、雲計算、物聯網、開放內容、移動設備、翻轉課堂、3D打印等技術在未來與教育加快融合的預測,現如今都已在高等教育領域實現或正在應用其間。

在2016年的《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中,又有哪些可以期待的新技術和新應用?

自帶設備

學生攜帶自己的智能設備進入教學環境已不再是新聞,在《地平線報告》預測的技術中也曾多次出現。但在目前狀況下,大學對智能設備存在普遍漠視,國內一些院校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將自帶設備應用於教學仍有一段路要走。

其實,智能助教是一款輕量級的應用,讓大學老師輕鬆實現課上簽到、測試、提問、分組等功能。即使是數百人的大課,學生也不能再裝睡了。他們要掃碼來簽到,要完成隨堂小測驗,要參與分組討論,要集中精力准備老師的隨機提問,當然他們還可以搶答,如果表現出色還可以獲得抽獎機會。

學習分析和自適應學習

學習分析是收集和分析個體學生在網上學習活動中互動細節的過程,其目標是建立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確定處於困境的學生群體,並評估影響學業完成和學生成功的因素。自適應學習技術將軟件和在線平台應用於學習分析,針對個體學生需求進行調整。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

近兩年,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被炒得火熱。增強現實也曾出現在《地平線報告》的預測中。增強現實的特點是將圖像、影像和聲音等數字信息融入真實世界的空間中,將真實環境與虛擬環境混合。虛擬現實帶用戶進入一個身臨其境的、計算機仿真的替代世界中,獲得感官體驗。但這些技術要如何應用於高等教育領域呢?報告指出,這些技術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未來工作場所的畫面,使學生在理工科領域的學習和創業訓練中獲益。該技術還會變革醫學教育,在虛擬現實環境下模擬手術操作,以鍛煉專業技能。

創客空間

創客空間是非正式的工作環境,為用戶提供自由實驗和親自制作物品的空間。一些學校打造自己的創客空間,給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機會,通過動手設計和實施,學生可以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進行深層思考。創客空間中往往會配備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先進的設備,但它並不僅僅是技術的集合。創客空間更強調從做中學。

情感計算

通過機器識別人類的情緒,並進行解釋、處理和模擬,情感計算如何應用於高等教育呢?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該校的情感計算小組聚焦於情感檢測,以可穿戴式傳感器衡量人們感到的壓力,以對有嚴格時間安排和課業負擔的學生進行壓力評估。

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技術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機器人的范疇非常廣泛。在高等教育教學、學習和創新領域,機器人技術可能起到學習同伴、虛擬助手和教學輔助的作用。(記者 麥可思)

(責編:李星星(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