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吃大餐、朋友聚會吃大餐、走親訪友吃大餐、會議洽談吃大餐,中國人似乎喜歡通過吃飯拉近彼此的關系,“多吃點”、“吃飽點”、“不夠還有”、“服務員,加菜”等類似的話語,常常導致人們撐得走不動路。尤其是到了秋冬季,火鍋又走上餐桌,熱氣騰騰的鍋子配上白米飯,恨不得多吃幾碗。現在我們吃的過飽會不會危及健康呢?
新華網曾報道,其實吃得過飽對於心血管健康十分不利。進食后,血液都聚集於消化系統,吃得過飽就會加重胃腸道負擔,而且身體的心血管等其他系統也都會處於相對缺血狀態。國家高級營養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熊苗向《京華時報》表示,進餐過飽還容易引起肥胖、胰腺炎、胃病、消化道腫瘤等疾病。而且肥胖還會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在內的一系列富貴病。據《生命時報》報道,過食會導致胃始終處於飽脹的狀態,不利於胃粘膜修復。為了盡快消化食物,胃會大量分泌胃液(其主要成分為鹽酸),長此以往會破壞胃粘膜,導致胃炎產生,如果不加以治療還會出現胃潰瘍、糜爛等疾病。
因此為了身體健康,吃到“七分飽”應該是最理想的狀態。那麼“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范志紅老師向《生命時報》介紹,“七分飽”應該是胃裡面還沒有覺得滿,但已經對食物有所滿足,進食速度減慢。如果此時撤走食物,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而且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專家宋新也向《生命時報》表示,為了身體健康,大家應該牢記五個字“低、大、多、慢、難”。“低”指的是食物所含的能量低,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卡路裡低﹔“大”指的是食物相對體積較大,比如蔬果類食物,加工過的蛋糕、薯片、沙拉醬等都屬於不佔胃內空間,但能量很高的食物,非常容易導致肥胖﹔“多”指的是膳食纖維含量多﹔“慢”指的是食物咀嚼速度放慢﹔“難”指的是消化相對較為困難。從這五個字總結來看,大家應該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少吃過加工食品和精制食品,這樣一來吃到“七分飽”應該會相對容易一些。(丁兢娜)
本文由首鋼總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姚震進行科學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