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基因組研究啟動

2016年10月31日08:43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基因組研究啟動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 如何在精准醫學時代提升先天性心臟病預防診療水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精准醫療實驗診斷中心日前成立,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賀林宣布,作為人類單靶標基因組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基因組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根據計劃,研究人員將對約2000例圓錐動脈干畸形及500例正常對照組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通過父母基因組序列的過濾及與正常基因的對比,發現罕見致病突變。研究人員將採用統計遺傳學方法對基因環境交互作用等進行分析,發現更多致病易感基因,並採集孕期相關危險環境因素以及流行病學依據,從而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級預防、產前診斷、早期干預以及疾病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

  據了解,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根據全國婦幼衛生監測結果,我國先天性心臟病佔出生缺陷的比例大於25%,居出生缺陷首位,每年新增患兒15萬—20萬例,是兒童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

  專家指出,心臟是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最早形成並發揮功能的器官,其形成是十分復雜的發育過程,涉及諸多基因的時空差異性表達,以及在不同基因間復雜調控作用下發生的細胞增殖、分化、遷移等過程的精確整合,任何遺傳突變和環境危害造成的調控異常都有可能影響心臟的正常發育而導致心臟疾病的發生。

  先天性心臟病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與染色體畸形及基因突變等遺傳因素相關。此外,環境中的病毒、物理和化學因素,以及營養中葉酸缺乏等,都是疾病的高危因素。前期研究還提示,孕早期重大負性精神事件可能是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臟中心年門診量3萬余人次,入庫樣本量可達8000份,將為研究提供豐富的樣本資源。(記者 仇逸)

(責編:姬志壘(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