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術:人類自己鑄造的一把雙刃劍

2016年10月24日08:3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提到克隆技術,也許大家並不陌生。從英國的第一例克隆動物“多莉”羊的降生,到美國成功克隆了猴子胚胎,以及隨后的各種克隆動物的相繼出現,克隆技術在不斷的探索中一直向前發展。

 

汶川地震"豬堅強"克隆小豬誕生。(圖片來源:中新網)

認識克隆

要認識克隆技術,首先要了解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的英文名稱叫“Clone”,音譯為“克隆”。廣義上的克隆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夠遇到——仙人掌被切成幾塊后,每塊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莖,一年內就能長出數百株草莓苗。這種通過生物自身的某一部分來繁衍后代的方式就叫做無性繁殖,也就是廣義上的克隆。

而現如今,“克隆”的含義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而是一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繁殖方式。人們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織的后代,這一過程被稱為克隆。

克隆技術的應用價值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基因和克隆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作為一種極具應用價值的生物技術,克隆技術在基礎生命科學、農業科學研究與生產以及醫學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基礎生命科學方面,人們通過克隆技術實現在多種動物身上的基因研究,幫助清晰揭示基因功能和生命本質。

在農業領域,人們嘗試利用基因轉移技術培育出抗虫、抗病、抗旱的植物。

在醫學領域,克隆技術更是在人造器官,甚至異種器官移植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生命時報》2014年報道,韓國《中央日報》稱其研究小組在全球范圍內已率先用成年男性組織細胞克隆出了胚胎干細胞。這次制造的干細胞可以被用來持續生成各種需要的細胞器官,為器官移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問題及未來發展

目前,克隆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似乎走到了一個瓶頸階段。人們對克隆技術的懷疑和對其相關倫理問題的爭論為克隆技術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無法辨析的薄霧。

克隆羊多利出生后,先后患上關節炎和難以治愈的肺病,又在年僅6歲多時被研究人員施以安樂死。這隻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動物的“英年早逝”,讓許多人對克隆動物能否健康成長提出疑問。

除此之外,由克隆人概念引發的科學探索與倫理道德問題也讓許多人對克隆技術心存擔憂。人們如果能夠將相關問題加以解決,同時更加合理地利用克隆技術,克隆技術將會在未來發展中贏得更多積極的關注。(周璟瑜)

本文由《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尹傳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姚欣雨、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