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訛傳訛不可信系列報道

身邊的電離輻射源:輻射不可怕 沒有常識才“捉急”

2016年10月19日09:0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輻射對人體有很大的影響,加之人們對輻射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所以輻射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實,在輻射的分類中,給大眾帶來最大恐懼的是電離輻射。

在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內,人們參觀即將完工的核廢料處理廠 (圖片來源:新華網)

什麼是電離輻射

據《新華網》報道,電離輻射是能夠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的總稱,其種類很多,一般分為高能粒子束和高頻電磁波兩類。高能粒子束由重原子核的裂變產生,如α射線、β射線和中子束。高頻電磁波由電子能級躍遷產生,如γ射線和X射線。

電離輻射的來源很廣,自然界中的電離輻射主要來自石頭、泥土、放射性氣體(如氡氣)等放射性物質,還有來自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宇宙射線等(如X射線,γ射線)。以上幾種輻射源構成了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輻射。當然,這些輻射的劑量對人們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身邊的電離輻射源

除了人類生存環境中的天然輻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接觸到的電離輻射源有很多。

在醫療領域,醫用放射性核素(如碘131、鈷60、銫137等)和醫學檢查用的X光機、CT機(產生X射線)等都是常見的輻射源。醫療相關的電離輻射源的輻射劑量都有著極其嚴格的限制,目的是在達到治療目的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患者受到的輻射劑量,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患者在進行此類醫學檢查時必須遵循醫囑,不能在短期內多次接受電離輻射源照射。

除了醫療領域,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也有很多電離輻射源。在某些地質特殊的地區的總體輻射量會比較大,如臨近鈾礦的人類居住區﹔在家裝方面,很多建筑材料也具有放射性,如大理石等。

相對於固定的環境,移動環境中人們也會遭遇電離輻射。例如乘坐飛機時,隨著飛機高度的增加,人體受到宇宙射線的輻射劑量也會增大。

除此之外,工業生產中所用的放射源也會“不小心”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據《人民網》報道,2014年5月南京發生了一起重大的放射源丟失事故。雖然放射源最終被找回,但放射源對受害者造成的傷害卻無法彌補。

面對輻射,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遠離可疑物質,積極學習輻射防護相關知識,見到“當心電離輻射”的標志要快速避開,保護自身安全。(王懂)

本文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冬娥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姚欣雨、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