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視障人士實現“人身自由”的奧秘

2016年10月19日08:17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北京第一個用盲文“書寫”站點的不鏽鋼盲文公交站牌。(圖片來源:中新網)

日本人在公共基礎建設方面以“精致細膩”著稱,其中包括助盲設施的建設。正是依靠完善的助盲設施,日本的視障人士可以頻繁出現在各種公共場合並且暢行無阻。

社會教化:引導大眾尊重盲人心理需求

在日本,雖然地貌復雜、道路狹窄,但是所有道路都有盲道區並且任何人不得佔用。不僅如此,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如高鐵、城際列車等時,不僅盲人能優惠乘車,陪同人員也能享受半價優惠。該舉措不僅為盲人提供了方便,更有效匯聚了分散的社會力量對盲人進行幫助。

日本的學校裡還會開設“體驗課”,讓學生們體驗盲人的生活,使學生們發自內心地關愛並幫助盲人﹔日本在2014年時重新發行了5000日元的紙幣,理由是現行5000日元紙幣和10000日元紙幣的識別標記相類似,不利於盲人區分。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日語中,有表達“盲人”意思的詞語,但日本人會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的人。對特殊人群來說,理解、尊重和助盲設施一樣也是“必需品”,這是一個現代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助盲設施:致力於空間、信息無障礙化

據《生命時報》報道,在日本,盲文幾乎滲透進了所有的公共場所。

日本車站檢票口外的自動售票機右側是“盲文票價表”,而且配有語音導航,方便盲人購票。在車站內,抵達月台的直梯和出口的樓梯扶手上都刻有盲文,幫助識別方位。車站廣播會提醒乘客列車停靠的詳細時間和月台位置,避免盲人坐錯車。此外,列車每節車廂都有表示位置的盲文,以免盲人與同乘的親友走散。

在實現了空間無障礙化之后,語音技術、多媒體技術革命等促進了日本信息無障礙化的發展。例如,圖書館配有專門的導航系統和盲人閱讀器﹔手表、手機、自動取款機等設備都能通過語音提示無障礙使用。

在日本,社會的助盲事業已經得到充分發展,不僅表現在助盲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也表現在整個社會對殘障人群的關愛和尊重。(張艷東)

本文由《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尹傳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姚欣雨、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