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景海鵬(左)、陳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席記者見面會。 新華社發
景海鵬
陳冬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准10月17日7時30加載人飛行任務。
武平說,16日上午,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將開始加注推進劑。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証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武平表示,參加任務的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和著陸場等系統與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
武平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后,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后,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武平說,目前,天宮二號運行在高度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准備已基本就緒。
發射意義
神舟十一號的發射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將完成探索試驗階段,並在將來轉入空間站階段的常態化運行。
主要目的
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証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 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比十號先進在哪
一是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裡提高到393公裡的要求﹔優化調整了貨物裝載布局方案,進一步提高了這次飛行任務的隨行運輸能力。
二是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范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
三是為驗証未來航天技術,滿足未來空間站交會測量設備長壽命使用要求,對神舟十一號飛船的交會測量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
天宮二號做好交會對接准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表示,天宮二號目前已做好交會對接准備,將在393公裡近圓軌道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
武平介紹,截至目前,天宮二號已經在軌運1個多月,目前狀態良好,各分系統和設備工作正常。天宮二號入軌后,各應用載荷設備陸續完成加電自檢和初始狀態設置等工作,工作正常,性能穩定。自9月22日開始,按計劃開展了有關空間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從目前獲得的在軌測試數據和實驗數據看,這份‘成績單’還是比較理想的,符合我們的預期。”武平說。
武平表示,目前,天宮二號已調整至高度393公裡的近圓交會對接軌道,建立了交會對接姿態和載人環境。經評估確認,天宮二號滿足載人交會對接和航天員駐留的要求,已經做好了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的准備。
遠望號船隊抵達任務海域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17日7時30分發射。隸屬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的3艘遠望號測量船,目前已抵達太平洋預定海域,進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海上測控任務最后階段演練,等待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共派出遠望5號、6號、7號3艘測量船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海上測控任務。
據介紹,對於遠望號船隊來說,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面臨任務准備時間短、潛在風險隱患多、惡劣海況影響大等諸多困難。遠望5號船執行完天宮二號任務在外港休整期間就投入任務准備。遠望6號船在碼頭休整10多天就再次出航。遠望7號船入列才3個月,執行的第二次海上測控任務就是神舟十一號任務,並且作為陸海交接的第一棒,壓力不言而喻。遠望號船的任務海域均位於中高緯度,歷史資料統計遭遇惡劣以上氣象海況的概率較大。
抵達任務海域后,遠望號船隊扎實開展聯調演練、技術指標測試、設備可靠性維護等工作,並跟蹤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充分驗証測量船設備技術狀態。目前,遠望號船隊各系統工作正常、性能穩定,參試人員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有信心圓滿完成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海上測控任務。
在軌33天 天上生活有看頭
將完成“太空養蠶”等香港中學生獲獎項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表示,神舟十一號航天員33天的天上生活“豐富多彩、很有看頭”。
武平說,景海鵬和陳冬2名航天員均具備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動交會對接,以及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整個飛行任務期間,他們將在軌完成飛行器操控、在軌試驗、健康保障、生活照料、科普及展示活動等生活和工作任務。這些精彩的看點主要包括:
“天上的生活”
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長達33天,是我國迄今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體現出我國載人航天發展的最新成就,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看點。針對本次任務要求和特點,飛行期間航天員將實行每周6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類近百種,非常豐富﹔飛行中他們可以通過騎自行車、太空跑台跑步等方式進行在軌鍛煉﹔通過視頻、語音和郵件等方式進行親情溝通。總之,航天員天上生活豐富多彩、很有看頭。
“天上的實驗”
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后,將開展多項在軌的試驗,凸顯了人在載人航天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比如,首次開展我國航天飛行中的醫學超聲檢查,可以實時檢測航天員心肺功能﹔他們將參與多項應用載荷技術試驗,更換空間材料制備樣品,進行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還將開展在軌維修操作,進行人機協同驗証。
“天上的科普”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開展的科普項目也很精彩。比如,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的,還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項目,即“太空養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這些實驗,幫助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微重力環境中事物的狀態變化。
武平介紹說,此外,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還將開展多項展示性的活動,比如“太空日記”“家書載夢”“挑戰不可能”等。
四項措施保障航天員健康生活和有效工作
天地協同會診 在軌“看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說,隨著空間飛行時間的增加,太空失重環境對人體帶來的不利影響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功能減退的問題會變得更加突出,還將出現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縮和骨丟失問題。此外,長時間飛行后,航天員返回地面時的重力再適應反應症狀會較為明顯,再適應時間也會較長。
武平表示,執行神舟十一號任務的2名航天員計劃在軌飛行33天,將從四個方面採取措施保障他們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一是醫監醫保方面。飛行期間將綜合利用醫療問詢、基本生理指標檢查、尿常規檢測,以及心肺功能檢查等手段,定期對航天員實施健康狀態評估﹔更加注重加強艙內微生物控制,並配置了預防治療藥品和有關醫療器械,來確保飛行期間航天員的健康。此外,這次任務首次建立起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通過天地協同會診,來解決航天員的在軌“看病”問題。
二是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方面。配備了防護裝備和鍛煉設備,盡可能降低失重給航天員帶來的不利影響。比如:使用套帶,解決飛行初期出現的頭暈、鼻塞等不適反應﹔通過使用拉力器和自行車鍛煉、穿著企鵝服工作,對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縮和骨丟失等進行綜合防護。
三是營養健康保障方面。武平說,這次任務進一步豐富了航天食品,種類有近百種,食譜周期達到5天,膳食結構更加科學﹔同時還考慮了個性化需求,增強了食品感官接受性,任務期經過了航天員的試吃,他們還是比較滿意的。“應該說,這些食品可以滿足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的能量攝入和營養需求。”
四是心理支持方面。針對本次任務在軌飛行時間長的特點,將加大飛行期間對航天員的心理支持力度。在專業心理醫生支持、親情交流、航天員團隊支持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技術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心理舒緩系統,升級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統,航天員可以隨時和地面溝通信息、傳遞郵件,與親朋好友進行音視頻交流,以此來緩解航天員的壓力,保証航天員的心理健康。
景海鵬,男,漢族,籍貫山西運城,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2年6月,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天功勛獎章。
景海鵬三度飛天創紀錄
10月17日,50歲的景海鵬將第三次開始自己的太空之旅。
前無古人。這一次,他將打破中國載人航天的多項紀錄,成為中國飛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員——繼完美執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后,他創紀錄地成為中國三度飛天的第一人。
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這次即將進行的33天的中長期駐留,他會把個人的太空累計飛行時間原紀錄提高到超過48天。
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將在距地面393公裡的軌道高度交會對接,比之前的交會對接軌道高了50公裡。這也意味著,他和搭檔陳冬一起,都將成為中國飛得最高的航天員。
景海鵬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喜歡上打籃球。由於個子矮,他就苦練精准的投籃絕技,從而成為隊裡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隻要努力,誰也不比誰差。從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后到首次飛天前的十年間,景海鵬從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也沒有耽誤過一天訓練。那十年,他就是這麼過來的——每天6點半起床,吹一會兒長號,8點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午飯后又從下午1點訓練到6點。晚上用來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躺在床上,還會閉上眼睛把當天的訓練過程在腦海裡過一遍。“堅持,堅持,再堅持。”他說,“沒有捷徑,堅持是唯一的選擇。”景海鵬把這份刻苦,堅持到今天。
在這次任務中,需要航天員參與操作的在軌試(實)驗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過的情況下,他和陳冬仍會拿出時間對一些在軌試(實)驗專門進行強化訓練。“我們要把地面專家希望達到的目標理念帶到太空去實現。一些在軌試(實)驗之前我也沒做過,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時會留下遺憾,所以要反復練習。”他說,“航天員可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點火,我們的查漏補缺一刻也不會停止。”
訓練之余,景海鵬也參加了不少面向公眾的科普活動,特別是與青少年進行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從小萌生科學的夢想,這也是航天員任務的一部分。”他說,“在青少年心中種下那一顆種子很重要。”這位“英雄航天員”卻自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父親和丈夫。航天員職業的特殊性,讓他很難像平常人一樣侍奉父母、陪伴妻兒。“從嫁給我那一天開始,她就做好了准備。”但景海鵬依然記得第一次飛天時,妻子緊張得三天三夜沒睡著,“希望這一次她也和我一樣,不會有壓力。”至於帶了什麼上天以寄托對家人的思念,景海鵬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給大家一個驚喜。”
陳冬,男,漢族,籍貫河南鄭州,河南洛陽出生,黨員,大學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安全飛行15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
陳冬六年磨礪 一朝飛天
10月16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公布,陽光帥氣的航天員陳冬就這樣進入公眾的視野。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個飛天的男航天員。
記者:當初為什麼選擇當航天員?
陳冬:我能當上飛行員和航天員,都有一些偶然和巧合。高三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參加招飛體檢,沒想到一路過關,順利成為了一名強擊機飛行員。
所在部隊進行航天員選拔的時候,我恰好在西北大漠執行任務,沒辦法參加。沒想到,等任務完成回到部隊后,仍然還有參加選拔的機會。面試我的是楊利偉,那時,他可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記者:孩子多大了?
陳冬: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5歲。現在正是調皮的時候,不太好管。
記者:誰來幫著照顧孩子?
陳冬:妻子當初為了支持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跟我一起到了北京,現在她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我的主要精力在訓練上,照顧家庭主要落在她的身上,父母和岳父母也會經常過來幫著帶孩子。
記者: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你的職業吧?
陳冬:他們現在還小,不可能理解航天員是個什麼概念,但我會在走之前跟他們說這次爸爸會出遠門,你們有時候就看看天空,去找找星星,說不定爸爸就在那裡,跟爸爸打個招呼。
記者:有沒有想過孩子以后子承父業?
陳冬:他們都挺喜歡看星星和月亮。其實我也暢想過這樣一個場景,當我從太空看到祖國的時候,這兩個孩子也在看著我。但是至於他們長大后想干什麼,我對這個沒有刻意的要求,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想法,那我肯定會大力支持,還會把我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記者:平時都有些什麼業余愛好?
陳冬:我的業余生活主要是陪家人,陪孩子。因為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太少了。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孩子們都纏著我讓講故事,有時候隻能講一兩個故事就要匆匆回宿舍。
我和妻子相識的時候,我還是一名飛行員。剛開始,她也有顧慮,覺得飛行不安全。后來經過溝通,慢慢就習慣了。那時因為執行任務,經常半年回不了家,大部分時間是她在安慰我,總是說家裡的事都放心吧。
所以說,隻要有時間我還是陪陪孩子,陪妻子散散步、說說話。(記者李國利 陳曦)
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電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