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載文稱,宇宙輻射可能會對執行火星任務的宇航員的大腦造成長期損害,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痴呆問題,進而影響宇航員決策和多任務處理能力。
據《光譜》雜志10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放射腫瘤學家查爾斯·利莫裡和同事,基於嚙齒目動物實驗得出了上述結論。他們用低劑量電離氧或鈦轟擊小鼠和大鼠,研究使用的劑量與宇航員在為期3年的火星往返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射線水平相當。
科研人員研究實驗鼠前額葉皮層這一與決策、執行和長期記憶相關的大腦區域。6個月后,他們發現,暴露在帶電粒子中的這些動物的大腦出現顯著損傷和炎症。輻射導致這些實驗鼠神經元上的樹突棘受損,引起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並且更加容易焦慮。
利莫裡團隊獲得900萬美元資助,用於研究宇宙輻射對宇航員認知的影響,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人類研究項目的一部分。團隊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通過12周到24周的測試,太空旅行會導致長期大腦損傷。他們去年完成的一個為期6周的研究得到了類似結果。利莫裡表示,最讓人吃驚的是,輻射引發的神經元結構變化具有持續性,而未發表的實驗數據顯示,這些影響會持續一年。
利莫裡說,雖然這些結果可能不會直接作用於人類身上,但非常肯定的是,深空旅行對宇航員來說存在巨大風險。“太空科學有太多不確定性。”
此前,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國際空間站340天的旅行,是NASA研究長期航天飛行對人體影響的一部分。然而,去火星與去月球或國際空間站完全不同,NASA一直在研究去火星和其他星球等遠程飛行的風險。目前,NASA已開始尋找降低輻射風險的方法,包括給飛行器加上更厚的屏障、選用新的防輻射材料和開發能保護大腦的藥物等。(記者 姜靖)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