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為啥越來越老?

2016年10月08日14:05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為啥越來越老?

  平均年齡已超70歲 科學“大爆炸”導致等候期漫長

  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后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隻有”56歲。在科學迅猛發展、研究領域日益細分的背景下,科學類諾獎得主“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一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家說,現在的諾貝爾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幾十年前的科學和發展成就。

  等候時間越來越漫長

  諾貝爾博物館館長古斯塔夫·謝爾斯特蘭德說,大約100年前,世界上隻有大約1000名物理學家﹔如今,全球范圍內的物理學家大概有100萬人。

  “這是一個重要原因。”謝爾斯特蘭德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等候時間越來越漫長,你不會在取得研究突破后馬上得獎。”

  如今,即使是同一個細分領域,開展類似研究的科學家也可能數以千計。因此,即使有科學家很年輕就有重大研究發現,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執行相當高的驗証標准,在經過十多年乃至幾十年的同業評估論証后,頒發相關獎項。

  謝爾斯特蘭德提到,上世紀初,量子力學創立,現代物理學研究迎來革命性的發展期,相關領域頻頻有重大發現,不少物理學家非常年輕。也就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以相對迅速的程序認可了科學家的成果。上世紀30年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維爾納·海森貝格和保羅·迪拉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僅31歲。

  獲獎者男女比例失衡

  回顧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另一個現象或許可以印証諾獎“反映滯后”的現象,那就是諾獎得主的性別“鴻溝”。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盡管如今科學界的男女比例仍然失衡,但女性科研人員的比重已經提升不少。然而,時至今日,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絕大多數都是男性。由此可見,現在的諾獎男女比例反映的是幾十年前科學界的大致狀況。

  反映滯后,意味著幾十年前的成果在今天得到某種程度的認可,也意味著今天的成就可能在幾十年后才會得到認可。

  科學界相信,隨著多元化水平的提升,諾獎性別失衡現象終有一天會得到改善和糾正。

(責編:姬志壘(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后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后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