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撐起中國氣派

——科技部“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支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實施見聞

2016年09月28日09:22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關鍵技術撐起中國氣派 ——科技部“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支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實施見聞

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通過全新創意靈感和現代科技手段,展現了西湖風光、中國氣派,可謂精彩絕倫。支撐該晚會演出效果呈現的關鍵技術,正是由科技部批准立項、文化部組織實施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支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的研究成果和推廣應用的技術經驗。

“演出效果”是由舞台、視頻、燈光、音響、特效等多種表現形式的智能集成。9月21日,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吳立鋒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演出效果是運動呈現、聽覺呈現和視覺呈現的集中表現,最大難度在於各個系統的集中控制。為解決當前舞台機械、燈光、視效、音響等聲光電機各控制系統協同困難等關鍵問題,由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多個單位共同承擔實施了科技部這一重大項目。

為探索有效的組織模式,這一重大項目共設置了6個課題。從2012年起的三年時間裡,100多位科研人員參與攻關,打通了演出舞美設計與彩排、虛實互動、演出效果呈現控制的全演出鏈,豐富了演出效果呈現手段,推動了演出效果向集約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項目構建了完整的演出效果呈現整裝系統標准體系和規范,構建形成了完整的舞台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技術研究體系。

2016年7月,項目正式通過科技部成果驗收時,專家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將引領我國演出領域發生一次革命性變化。

浙江大豐杭州研發中心創意總監謝志輝表示,該重大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呈現出“四大創新”。一是集成控制,裝備控制集成系統及其總控台操作台研發成功之后,將由總控台智能控制子系統,使演出按時間軸走,顛覆了傳統演出舞台、燈光、音響、視頻、特效等子系統分別控制的模式﹔二是毫秒級同步,採用光線環網技術,向各子台發送指令,確保舞台、視頻、燈光、音響等達到毫秒級同步的標准﹔三是以藝術表演為本,通過對藝術家的表現形式進行數據分析和整理,並與舞台、特效、燈光、影像、音響等融合,達到最佳演出呈現效果﹔四是演出智能化,實現演出管理智能化后,可以根據演出形式和內容,由總控台進行控制調整與布置,隻要按下相應按鈕,即可實現“隨機而變”,其管理模式就如同無人汽車駕駛一般神奇。

從各類歌劇、戲劇、演藝秀等現場演出,到G20峰會、金雞百花電影節等重大文體盛會,科技部重大項目的關鍵技術被植入現場演出之中。“讓研發技術與現場演出同步”,不斷開創的全新演出呈現方式,不斷追求著更加完美的演出表現效果,給觀眾不斷帶去前所未有的藝術享受。(記者 宦建新)

(責編:劉麗娜(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