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野植物代替外來品種,城市綠化更豐富
目前,北京的城市綠化面積不斷增加,快速發展的園林綠化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因為北京水資源匱乏,而且園林養護中農藥、化肥的使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黑色”的。此外,大量養護工人也是北京城市人口負擔的一部分。另外,大量外來植物的引入,雖然為北京園林增色不少,同時也造成北京與其他園林景觀趨同化的問題。
怎麼才能讓北京城市的植物豐富起來又有自己的特色?科技人員走進山野,在品種豐富的鄉土植物上打起了“主意”。
根據統計,北京的鄉土植物共有1790種,可園林中常用的隻有129種。鄉土植物具有耐寒、耐干旱等特點。大量的鄉土植物仍然存在在山野之間,園林中應用的種類大多都有原種,大量好的種類沒有得到繁殖和生產解決,至今沒有大量的應用。
北京市科委2015年立項一個課題,首先是篩選抗逆鄉土植物,收集鄉土植物資源,進行抗逆性綜合評價。所謂抗逆性,就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環境的某些性狀﹔如抗寒,抗旱,抗鹽,抗病虫害等。最后篩選出34種具有抗逆性的植物。
有了品種,還得有苗。園林科研人員要確定每個植物的繁殖形式,然后要解決每一種繁殖形式對應的技術難題,常規的手段需要兩年才能發芽,而且發芽率不足30%。北京市通過技術攻關,3個月就可以得到種苗,而且發芽率提高到70%以上。
有了苗以后,還要告訴大家怎麼去應用這些鄉土植物。目前,北京市已經在上庄等地區建立了雨養群落、長綠群落模式。比如馬藺這是華北西北典型的鄉土植物,不僅不怕風吹雨打,而且具有耐寒、耐貧瘠等特性,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兩年才剛剛在街邊綠地看到?直到上個世紀初,通過持續的科技項目支持,進一步深化研究,才解決播種繁殖的難題。這兩年在園林中得到大量的應用。
智能回收機:一天可收兩萬飲料瓶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面臨著越來越多來自環境的挑戰和壓力,垃圾圍城的威脅就是其中之一。
以飲料瓶回收為例,傳統回收模式是,我們喝完飲料就扔了,或者賣給收垃圾的,最后進到垃圾分撿中心,然后到小作坊,他們直接處理,嚴重污染水源和土壤。這種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的安全存在隱患,同時讓這些資源一次性浪費掉,屬於不可持續的模式。
北京市的科技企業在2012年推出中國首例物聯網智能回收機,目前有40多項國家專利,還有知識產權。為什麼說是智能回收機?因為從瓶子識別到大數據平台,都可以實時監控。
在聯想橋的物美旗艦店,智能回收機一天可以收兩萬個飲料瓶,啤酒瓶可以整箱回收,一分鐘回收50個飲料瓶,監控回到安全環保的渠道。智能回收機目前在北京鋪設將近4000台,已經遍及商超、機場、地鐵站、公交站、學校等公共場所,目前已回收近3000余萬個瓶子,相當於節約石油4500噸,減排二氧化碳2250萬噸,植樹30750棵。同時,回收機在深圳、上海也開始投入使用,並出口至美國、墨西哥、巴西、荷蘭等15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飲料瓶回收機,北京市還在研制廢舊衣物、紙、電池等回收機。手機回收機已經通過測評,並在北京市電信營業廳投入使用。(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