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捕獲”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2016年09月09日08:30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我首次“捕獲”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9月7日晚,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2009ES掠過近地點。圖為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的科研人員在觀測前檢查近地天體望遠鏡運行狀態。(新華社記者 李響/攝)

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 7日晚,借助有著亞洲最大“地球哨兵”之稱的1.2米口徑近地天體望遠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員在盱眙觀測基地首次觀測到小行星2009ES。這顆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界列為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接到國際小行星聯合觀測組織發來的“任務”,對地球具有潛在風險的近地小行星2009ES於9月5日過近地點,希望擇機對其進行跟蹤觀測。

國際小行星聯測網的信息顯示,2009ES直徑在150米-470米之間,距地球最近約為18.8倍地月距離(地月距離為38萬公裡),這兩大指標均屬於“危險分子”范圍。

“更為特殊的是,2009ES的軌道與火星軌道距離最近時僅有0.0012個天文單位(18萬公裡),極易受到火星引力攝動而發生變軌,可能離地球越來越遠,也可能直接沖向地球。”趙海斌說,一些毫無征兆的小行星突襲地球事件,往往就是因為受到了火星或木星的引力攝動。

落戶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的1.2米施密特近地天體望遠鏡,在國際小行星觀測設備中佔有重要席位,觀測數據連續兩年排名世界前五、亞洲第一。7日晚,這位“地球哨兵”再次顯現威力。

“地球哨兵”捕獲的一張張黑白星空照片,在常人眼中平淡無奇甚至有些枯燥,卻被觀測人員當做至寶一樣細細研究。“找到了!”突然,趙海斌從座位上直接跳了起來,“就是它!”指著電腦上圖片中央劃過的小豎條軌跡,趙海斌說:“這家伙跑得挺快啊。”

據了解,2009ES是美國亞利桑那州萊蒙山巡天計劃於2009年發現的。此前,全球已有8個台站曾觀測到它,而7日晚則是我國天文學家第一次追蹤到這顆“危險分子”。

隨著觀測數據的增多,觀測人員通過圖片中恆星的位置來解算圖片中每一個像元的位置,從而獲得2009ES的精確定位。由於距離地球較近,它的視運動速度很快,每分鐘運行27個角秒。趙海斌說:“根據我們的計算,與之前預報的位置吻合得很好,這表明天文學界對該顆小行星的軌道精度已經掌握得較高。”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進一步整理觀測數據並報送給國際小行星中心。“這次觀測意義重大。”趙海斌說,觀測數據的增加,將有助於分析2009ES的運行規律,進而判斷其對地球的潛在風險到底有多大。當然,這次成功觀測也進一步驗証了我國對近地小行星的監控能力正變得越來越強。(記者 蔡玉高 蔣芳)

(責編:方正(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