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 啟動航空器的N種動力

2016年09月08日11:06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飛向太空: 啟動航空器的N種動力

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不僅是奧運精神,人類在實現飛天夢想的征程上同樣如此。尤其在能源短缺成為科技發展一大短板的現在,用新的驅動取代石油燃料為航空器供能成為關鍵。科技引領未來,科幻啟發現在。從逐漸成為現實的核能驅動、太陽輻射能動力,到概念化的曲率驅動、超真空引擎、黑洞引擎、無限非概率驅動等等,假如你想飛向太空,至少有一萬種啟動航空器的動力選項。

環保or污染

太陽帆與核能驅動之爭

核能驅動因其高效持久,成為了推動龐大飛船的“常規”動力。例如劉慈欣在《三體II:黑暗森林》(2008)中設定的那艘“自然選擇”號飛船,就依靠核聚變產生的輻射能直接導向飛船后方,借助反沖作用推進航行。這一設定在《異形》《Wall-E》《沖出寧靜號》等影片中屢次出現。目前來說,核裂變驅動原理具有更靠譜的理論支持,發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獵戶座計劃”和“代達羅斯計劃”正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但除了技術性要求高、造價昂貴之外,這類核裂變發動機最受詬病的一點,是其在獲取動能過程中所釋放出的大量核輻射塵,因此慘遭破產。

而日前,瑞士的“陽光動力號”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太陽能飛機環球飛行。沒耗費一滴油、一度電,這架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飛機持續飛行23天,歷經全球17個站,累計26700多英裡,開啟了綠色能源技術的新篇章。利用太陽能作為航空器的驅動力,這顯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科幻文學和電影中的此類設定比比皆是,具有極強的科學預見性。比如去年熱映的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龐大的“赫爾墨斯號”就是運用多塊巨大的太陽能帆板供能的。而《星際穿越》片頭出現的那架印度無人機,也是憑借機翼上安裝的太陽能板,才在空中持續飛行了數十年之久。

實際上早在1964年,阿瑟·克拉克的《太陽帆船》就引起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高度關注。小說記錄了一次險象迭生的太陽帆船競賽,選手們駕駛到赤道二萬二千英裡高空的軌道上繞地球航行,借助太陽風的力量逐漸到達所謂“第二宇宙速度”,繼而飛向太空,第一個飄過月球的人獲勝。太空船的密封艙被懸索系在寬大而輕薄的太陽帆上,這種帆由一種含鋁塑料薄膜制成,寬兩平方英裡,重約兩噸,卻能採集十磅的太陽輻射壓力。當飛船張開帆時,陽光在宛若明鏡的表面上反射,絢麗多彩,千變萬化,遠看像是兒童的風箏,又像是閃著銀光的蜘蛛網。它能夠最大限度地採集太陽光輻射從而獲得動能。關於太陽帆的構想成為最為經典的航空器之一,屢屢在后來的科幻文學和電影中重現。如《星球大戰前傳:克隆人的進攻》(2002)中,杜庫伯爵駕駛太陽帆船,依靠星際間的高能粒子風作為推動力,極速離開吉奧諾西斯星球。而《阿凡達》(2009)中帶領主角到達潘多拉星球的,也是一艘揚著一大片太陽能光帆的巨型飛船。劉慈欣《三體III:死神永生》(2010)的“階梯計劃”,同樣以輻射帆飛船作為飛向三體艦隊的首選。而當科幻燭照現實,目前最成功的太陽帆試驗是日本2010年發射的“伊卡洛斯”號試驗太陽帆。

科學or腦洞:

飛向太空的一萬種驅動方式

在科幻的異想世界裡,飛向太空至少存在一萬種驅動方式。然而,在尚未成為現實之前,這些豐富的想象常常被視作一種“腦洞”。除了為大家所熟知的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中的反重力引擎,還有一種神奇的“黑洞引擎”,能造出所謂“球形閃電黑洞”,通過延長后者的存活時間,借助其蒸發來為太空飛行提供動力。令人慨嘆不已的是,這個概念是物理學家約翰·惠勒在1955年提出來的。而直到伽馬射線激光被發現,並成功用於制造小型的球形閃電黑洞,這種驅動力一直被視為天方夜譚。

無獨有偶,最出名的“腦洞”之一還屬《星際迷航》系列影片裡的超光速星際旅行。為了實現這一終極飛天夢想,影片設計了一種曲率驅動飛船,它的工作原理可參考廣義相對論,當能量和物質的張力達到一定值時,時空將被拉伸,光線彎曲,這時曲率驅動的航跡就宛如一面哈哈鏡,透過它觀察后方天體將呈現出一種扭曲效果。而當飛船進入所謂“曲速泡”,則可以突破光速,實現超光速的星際旅行。不僅如此,影片還在曲率驅動器前方安置了一種專門收集和轉化正反物質的“巴薩德氫收集器”,進一步加速這一過程。和“曲速泡”裹挾飛船進行超光速航行類似,動畫片《機動戰艦》裡出現的“超真空引擎”將制造出一片超越真空的“人造真空”,可以將飛船本身拉到任何地方。

這種瞬間移動的設計同樣出現在《銀河系漫游指南》系列小說中。和亞瑟·克拉克、劉慈欣這類硬科幻作家不同,道格拉斯·亞當斯在作品裡展現的更多是天馬行空的科幻想象力。他構想了一種“無限非概率狀態”,這種狀態當然毫無科學依據,但在小說裡,卻使得制造一座“無限非概率驅動”的飛船成為可能。在亞當斯的設定中,坐上這座命名為“黃金之心”的飛船就像擁有了一座哆唻A夢的任意門,可以瞬間到達宇宙任何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壞消息總是傳得最快,在該系列的第五本書中,還出現了一個宇宙最快的引擎,亞當斯將其命名為“壞消息引擎”。聯想到百年前科幻先驅凡爾納曾設想用炮彈把人射到月球上去,這些文學腦洞讓我們慨嘆: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陳丹)

(責編:方正(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