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基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以及其他實驗提供的數據,提出了所謂的“抹大拉假設(Madala hypothesis)”。該假設認為,存在一種名為“抹大拉玻色子(Madala boson)”的新玻色子和場,它會與暗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玻色子或有助於揭開籠罩在暗物質頭上的神秘“面紗”。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日報道,最新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高能物理組(HEP)的科學家牽頭,HEP團隊負責人布魯斯·梅拉德說:“基於LHC實驗提供的數據中的大量特征以及其他科學家的研究數據,我們聯合印度、瑞典的科學家總結出這個‘抹大拉假設’。”
“抹大拉假設”認為,“抹大拉玻色子”與希格斯玻色子類似,但標准模型描述的希格斯玻色子僅與已知物質相互作用,而“抹大拉玻色子”會與暗物質相互作用。目前物理學主流觀點認為,可見物質佔宇宙總質量的5%,暗物質佔27%,暗能量佔68%。
梅拉德說:“現代物理學目前正處於十字路口,正如此前傳統物理學一樣。彼時,傳統物理學無法解釋很多現象,因此需要新概念——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來對其進行革新,這些新理論的出現導致現代物理學的誕生。”
標准物理學模型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盡管2012年科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是標准模型預言的最后一個被發現的粒子),但這一模型仍然無法解釋包括暗物質在內的諸多現象。因此,科學家們希望攻克的下一個“堡壘”就是理解暗物質的屬性:它由什麼組成?存在著多少種不同的粒子?它們彼此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是否會與已知物質相互作用?能否向我們訴說與宇宙進化有關的故事?(記者劉霞)
總編輯圈點
暗物質被認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謎題——它無法被現有科學儀器直接觀測,卻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等,其存在能被明顯感受到。那麼,直接証據和間接証據在哪兒?物理學家習慣於用實相研究虛空,“抹大拉玻色子”是否真的存在尚待驗証,本文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有能力提出值得驗証的全新假設和概念的科學家比如希格斯,才能名垂青史,至於應不應該建設全新的相關大型科學裝置,或許主要還得看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