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雜糧哪能不生病!特別是在季節交換時,早晚溫差大,極有可能患上感冒,這其實也是免疫系統對外界做出的一種自我防御反應。那想問問各位親,如果你感冒了,你會怎麼做呢?吃藥?打針?硬抗?難道就沒有什麼方法能緩解感冒,躲過這一劫嗎?那今天就由范老師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給大家答疑解惑吧。
什麼是感冒?
感冒其實是身體在免疫力降低或者外部環境變化時,導致了鼻腔、咽部和喉部發生了急性炎症。普通的感冒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是可以依靠自己的抵抗力痊愈的。我們常說的感冒其實分為多個種類,一般來說,初期的症狀都比較相似,比如有鼻塞、流鼻涕、咽痒等等。但這只是普通感冒的常見症狀,如果遇到了病毒性感冒,由於病毒的毒性較強,可造成的症狀則會明顯比較嚴重,比如局部水腫、疼痛、充血、甚至?疹等等。
症狀不同解決方法不同
中醫辯証時都會將感冒分為風熱型感冒和風寒型感冒。
風熱型感冒
風熱型感冒主要是熱氣侵入肺部,導致肺氣失和造成的感冒。主要症狀是頭部脹痛、咽喉腫痛、痰黃且粘等等﹔治療過程要注意將熱氣排出體外,所以,對於藥物和食物都應使用清涼去火類的。
食療方:冬瓜粥、胡蘿卜湯。
1、冬瓜粥。冬瓜水分多、熱量低,其膳食纖維含量較高,有助維持孕婦的正常血糖和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等作用。在煮粥時可先煮冬瓜,待其變軟之后再放入粳米,以免因粥過於粘稠而使冬瓜無法煮透。
2、胡蘿卜湯。胡蘿卜中含大量β-胡蘿卜素,而它可以在體內進一步轉化為維生素A。發生感冒時體內維生素A會大量消耗,從而導致免疫力進一步下降。將胡蘿卜煮湯服食就有助於提高抵抗力。如果在煮湯時加入幾滴植物油,則能幫助β-胡蘿卜素更好的吸收。
風寒型感冒
風寒型感冒大多發生在體質比較虛弱的人或老人、小孩身上,主要是受風著涼導致了身體受到細菌的攻擊。人們一般都會感覺發冷、鼻塞嚴重、咳嗽痰清的症狀,在選擇食物上最好選擇可以幫助發汗,能將寒氣排出體外的食物。
食療方:蔥白粥、姜汁水。
1、蔥白粥。將粳米加水煮粥,放入生姜、蔥白(最好將須根也加入)、少量米醋。蔥白中含有一定的蒜素,在抗菌消炎的同時,也會起到發熱散寒的效果。但是,蔥有辛辣味,所以,煮粥時不要放太多,大概用兩指寬的小段切碎放入即可。
2、姜汁水。姜是暖身佳品,具有驅寒、止咳和提神的功效。可以將1-2片鮮姜搗碎放入水中烹煮一定時間飲用,可以放入少許糖來調節口味。
暑濕型感冒
這種感冒有明顯的季節性,除了畏寒、發熱等症狀外,還伴有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在選用食材時最好能兼顧祛濕和消食的作用。
食療方:紅豆粥、三花湯
1、紅豆粥。將紅豆放入水中煮軟后再放入粳米,煮熟即可。紅豆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還含有造血必須的鐵元素,在孕中晚期吃有利於幫助血容量的擴充。在哺乳期時食用還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2、三花湯。將金銀花、菊花、茉莉花烹煮成茶飲,感冒時喝可以清熱解毒,平時喝則可以預防上火。如果孕婦在懷孕前有體寒的狀況,泡菊花時最好選擇味道不苦的甘菊,以免身體過於寒涼。
食療與治病一樣嗎?
我們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重要來源,不過,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很多食物也可作藥用,也就是“藥食同源”。而中藥藥材取自天然的植物和動物,這與化學合成的西藥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知道“藥補不如食補”,如果能夠通過日常飲食調整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來維護身體健康,而不用去喝苦藥湯子,那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食物療法也是有自己的應用范圍,它們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營養,而這些營養素有保持身體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對於疾病,食療只是起預防和緩解的作用,而治療則需要藥物的加入。而且,食療效果需要的時間較長,對於很多急性疾病是起不到控制作用,所以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這種情況必須就醫
食物療法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或緩解症狀的作用,是一種保持健康的長期方法,效果也是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用的。如果患的不是普通感冒,比如病毒性感冒,或者是其他跟感冒有類似症狀的疾病,則應盡快就醫,並遵醫囑治療。
1、生病時間較長。普通感冒一般1-2周后便會痊愈,如果長時間沒好,最好還是就醫做相應檢查,來排除是否屬於較嚴重的感冒類型或是引發了其他疾病。如果身體免疫力比較低,則也有可能長期無法康復,而且還會引發體內炎症,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2、症狀重。感冒的基本症狀已經描述過,為了避免用藥過度或使用激素,可以用食療方進行自我治療。如果症狀十分嚴重的話,則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受到重大侵害,需要藥物的介入才能保証身體康復。
3、有並發症。如暑熱感冒會有一定的胃腸道症狀,如果還有其他症狀的發生,則可能患的並不是感冒。比如皮膚有紅點、身體某部位有水腫、關節嚴重疼痛等,這就需要就醫確診,排除是否患了其他疾病,避免被相似症狀迷惑。
作者介紹:范琳琳,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食品安全碩士,春雨醫生客座營養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之聲》營養嘉賓,北京電視台營養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