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療,讓醫療資源流動起來!

2016年09月07日08:1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遠程醫療如何“遠程”?

遠程醫療,是指不採用面對面實體交流的方式,依靠計算機技術、遙感和遙控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科學手段,對病人進行遠距離的診斷、治療和醫療咨詢活動。遠程醫療技術可以充分發揮先進醫院的優勢,來彌補偏遠地區醫療條件不足的現狀,進而達到偏遠地區或欠發達地區病人能夠得到及時、科學的診斷與治療的目的。

(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遠程醫療的兩大類別

家庭使用的遠程醫療系統省去了病人去醫院挂號、排隊及面診的時間。此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利用遠程醫療系統將自己的心率、血壓、血糖水平等數據和健康信息儲存下來,然后將這些健康信息發送給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測。醫生也可以利用遠程醫療系統持續觀察出院患者的身體狀況,從而有效掌握其治療效果等信息。

第二種機構或組織使用的遠程醫療系統,可以讓醫療資源較好的醫院或醫療組織,將其自身的優勢通過信息化的方式遠程傳送給醫療條件較差的醫院或醫療組織,進而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的目的。

比如,在一些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醫院或醫療組織在面對一些疑難雜症時很難作進一步的判斷與診治。而這時候,通過遠程醫療系統,可以讓更加專業的醫生和醫療機構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觀察,從而確定病人的病因與治療方法。這種遠程互助型醫療系統在發展中國家應用較多。

(圖片來源:韓俊杰/人民日報)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3年美國學者埃裡克·普托在《顛覆醫療:大數據時代的個人健康革命》一書中寫到:“醫療保健的數字化,已經勢不可擋”。他認為現今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技術和事物,如智能手機、雲計算、3D打印、基因測序、無線傳感器、超級計算機等,將在醫療領域創新性地融合在一起。

建立在這些新技術和新事物上的遠程醫療系統,通過醫療服務電子化和信息化的方式,使得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最有經驗的醫生可以直接為廣大的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黃鉞)

本文由《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尹傳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星星(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