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進臨床 可打印人體器官

2016年09月02日15:1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3D打印進臨床

近年來,3D打印技術廣為人知,用途也越來越廣。特別是在醫療領域,3D打印技術正在走進臨床,比如打印器官模型。遇到難以解決的手術問題,醫生可先給患者做CT掃描,然后利用3D機器打印出病變器官模型,商討合適的手術方案。

不僅如此,3D技術也可為那些截肢的病人帶來好處。醫生可以為病人量身制作3D打印的假肢,這種假肢足以代真。目前3D打印假肢的技術已經在一些三甲醫院應用於臨床。

3D打印可在肢體模型方面展現獨特優勢,那它可以直接打印人體器官嗎?答案是肯定的:細胞3D打印技術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3D打印細胞原理是這樣的:細胞和溶膠在計算機控制下,在指定沉積位置一層層打印,形成跟病人的器官類似的人工組織,比如說人造骨骼、人造耳朵、人造血管等。這種應用最大的好處,就是醫生能直接用病人自身細胞打印出新器官。這樣,在病人接受器官移植時,發生排斥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而干細胞的3D打印,則是一個質的飛躍。眾所周知,干細胞可以分化成多功能細胞,具有器官再生的潛在功能。最近,蘇格蘭的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利用胚胎干細胞3D打印出具有活性的干細胞。

科學家們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3D技術在醫療方面會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或許有一天3D打印會像復印機一樣普及,讓我們拭目以待!(李瑾彤)

(責編:李星星(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