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遇難題? 新型技術來搞定!

2016年09月01日11:0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北京房山河北鎮景區邊堆起“垃圾山”。(京華時報記者陶冉 攝)

炎炎夏日,堆積的垃圾刺激著人們的感官,由此產生的有害物質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常見的焚燒、堆肥、填埋等處理方式不僅效率低下,還會對環境產生副作用。因此,一些高效環保的新型處理方式開始逐步得到應用。

一、RDF垃圾衍生燃料技術

據安徽理工大學資源循環專業教授李芬介紹,RDF技術的目的就是把垃圾中的可燃部分提制成燃料。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旋轉式篩選機、切碎機、氣流分選系統將固體廢物多次破碎、磁選、分離,將可燃物選出后進行干燥處理,再加入添加劑,經冷卻后對可燃物進行篩選並制成成品,再將其根據所需形狀壓縮成固體燃料。

經RDF技術處理后的垃圾燃料,其熱值高達傳統垃圾的四倍,成型后的燃料燃燒穩定,便於運輸和儲存,且二次污染低。

二、垃圾蠕虫堆肥處理法

垃圾“清潔員”蚯蚓在這一方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李芬教授介紹,所謂“蠕虫處理”,就是利用蚯蚓等虫類的消化系統中強大的“?”分解各種垃圾。蚯蚓食量大、消化力強,對垃圾的處理率高。它能將垃圾轉換為營養物質﹔它排泄的糞便可以用作土壤的肥料,並能用於分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質。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投資少、見效快。因此,部分發達地區採用此法來處理垃圾。

三、太陽能-生物集成垃圾處理技術

據寧波日報報道,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李兵博士介紹說,太陽能生物集成處理技術能利用食物類垃圾自身攜帶的菌種或外加菌種進行消化反應,並對太陽能加以利用,以提供消化反應過程中所需的能量,進而對食物性垃圾進行衛生、無害化的生物處理。這種方法較為便捷,但對垃圾種類的要求也較高,一般隻適用於食物類垃圾的處理。

隨著物理、化學等領域的不斷發展,垃圾處理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將垃圾資源化、能源化、無公害化是社會的需要﹔同時,為了促進科技的發展,我們須積極開發更多的新型垃圾處理技術。(朱雅文)

本文由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理學院教授周洪直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余悅(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