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賀迎春)“人工智能在圖像和語言的處理方式上已經取得了突破,並獲得了顯著成果,更深層次的自然語言處理和理解將是人工智能的下一個突破口。”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長李生在昨日舉行的首屆語言與智能技術高峰論壇上表示。
8月28日,首屆語言與智能技術高峰論壇(Language &Intelligence Summit)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本次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學術界、產業界從事語言與智能相關研究的500余人參加,共同探討語言與智能領域的新發展和新技術。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語言與智能的未來”。
本次論壇邀請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件專家懷進鵬教授,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博士等8位分別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資深專家進行主旨報告。
出席論壇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件專家懷進鵬表示,這些年,無人機、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新材料,尤其在對語言、語音的理解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進步。其中,有三個因素推動著技術的形成和進一步的應用發展。一是數據本身是智能產生的原材料,大數據的發展和數據資源的快速積累,給人工智能創造了很多發展的前提。二是深度的學習為信息技術的處理和信息應用帶來更多的機會。三是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革新了數據處理技術,以手機為例,三年前的手機,其數據處理水平已相當於40年前的一台計算機。
懷進鵬表示,在技術發展當中,人工智能的計算依然面臨基本的瓶頸問題,雖然計算能力很強,有千萬億,但現在,數據處理的結構引發了很多新的思考,包括學習效率等等,這些都是新產生的問題。他認為,人工智能需要大家准確把握技術發展的窗口期,特別是如何尋找產業的痛點,以及如何把握好市場與政府推動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