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以前人們常說“養兒防老”,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獨生子女肩上的負擔越來越重,傳統的養老方式似乎已不再是最佳選擇。因此,如何做到“老有所依”成為社會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今,以物聯網、大數據、雲平台等技術為依托的新型養老模式——“智慧養老”為解決這一問題開辟了新道路。
智慧養老是綜合性的服務信息平台,它通過傳感器網絡和數據分析等技術為老年人、養老社區、老年機構等提供及時、便捷的信息,將養老智能化、網絡化、聯動化。現在智慧養老的應用已更加多樣化,社區養老、老年看護和醫療等方面的發展已經讓不少老年人過上了科技化的晚年生活。
社區裡的智慧養老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為解決轄區內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與北京紅楓盈社區服務公司合作引進了智慧養老自助售餐機,餐點都是經過冷鏈運輸、低溫保存在售飯機內,社區內的老人隻需刷卡就可以從自助售餐機中購買到即時加熱的百余種可口餐點。同時,老年人的子女還可以通過自動售飯機的“一點孝心”客戶端為父母點餐。這種機器讓老年人無需下廚也能吃到干淨、可口的飯菜,還能傳達子女的一份孝心,既便利了老人們的生活,又溫暖了他們的內心。智慧養老社區不光能解決吃飯問題,這個概念還可以延伸到老年人生活涉及的方方面面,通過手機APP、智能終端為老人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如健康護理、社區關懷、休閑娛樂、醫療呼叫、家政服務等。這些“互聯網+”模式的養老服務正一步步完善著社區養老體系,為老年人帶去豐富的“退休福利”。
智慧老年看護應用
據《山西日報》報道,現有一種“名片”手機,老人可以直接呼叫服務中心尋求各種養老服務,子女們還可通過手機下載 “平安通”客戶端來定位老人的具體位置和移動軌跡,防止走失。智慧養老用品層出不窮,可穿戴設備如手腕式血壓計、手表式GPS定位儀等成為了近來的熱門產品,這類產品的特點主要在於方便、實時、准確,不需要復雜的操作,老年人的健康指標和活動軌跡等就可直接傳達給子女或醫療機構,大大方便了他們對老年人健康狀態和生活軌跡的掌握。
智慧老年醫療
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老人自然也不便就醫,北京市海澱區就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據《人民日報》報道,2014年起,海澱區啟動了“一鍵式”家庭醫生式服務體系,為全區80歲以上戶籍老人免費安裝智能電話。這一系統預先存儲了老人的各項信息,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中心對接,從而實現“一鍵求醫,一鍵呼救”。這種一鍵式醫療方便了行動不便的老人,既為他們免去了預約挂號等環節,又確保他們及時得到針對性的醫療救助,增加了治療環節中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這個電話不僅能提供醫療救助,還提供各類健康護理服務和健康知識普及等,讓老年人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同時也能讓子女更加安心。
智慧養老這類新型養老模式不僅能夠讓老人安度一個“高質量”、“高科技”的晚年,還能讓子女更加安心,讓社會更加和諧。(朱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