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石,到底從哪兒“飛”來的?

2016年08月26日08:1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黃山的飛來石景觀。(來源:人民網)

山地景區的飛來石景觀總能讓人印象深刻,這些岩石看起來幾乎就要傾倒,但歷經數年,卻依然巋然不動,大家都稱其為“飛來石”。那麼,這些石頭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所謂的“飛來石”並不是“飛來”的,而是本地的,並且只是普通的石頭。以黃山的飛來石景觀為例,之所以稱其為飛來石,是因為這塊石頭立在一個大基岩上面,遠遠望去,的確像是“飛來”的。實際上,只是一條岩石節理橫著將其分割開了。

而廬山的飛來石景觀則是兩塊石頭疊在一塊,上面的一塊呈長條板狀,從遠處看,就像老鷹的翅膀。李四光先生曾推測,廬山飛來石的形成可能與幾萬年以前的冰川活動有關,冰川在行進的過程中,兩邊的山石落到冰川上,待冰川一融化,石頭就落到了下邊的基岩上,最終形成了廬山的飛來石。

真正的飛來石是從其它星球落下的隕石。從宇宙“飛”來的石頭經過大氣層時,摩擦會產生很多的熱量,許多隕石會因此熔化掉,即使沒被熔化掉,其表面也會有許多凹凸不平的被熔痕跡。而且,隕石的礦物成分跟地球上石頭也不一樣,隕石主要分為石隕石和鐵隕石兩種。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 陳安澤)

(責編:左雲森(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