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0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首顆C頻段多極化高分辨率微波遙感衛星“高分三號”今晨6時55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其分辨率可高達1米,設計壽命長達8年,達到了世界同類衛星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自主高分辨率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遙感數據空白。
高分家族添首顆微波遙感衛星
高分三號衛星工程是我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中首批啟動的項目之一。目前,高分專項已經發射入軌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高分四號等衛星,以及正在研制的高分五號、高分六號、高分七號等衛星,全部是光學遙感衛星,提供高精度光學對地觀測遙感數據。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師童旭東告訴記者,“高分三號衛星是一顆微波遙感衛星,與光學遙感衛星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全天時、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管白天或黑夜,也不管晴空或雷雨多雲,都可以隨時對地成像。”
“微波遙感衛星的這種特點尤其適合於防災減災的應用,在出現地震、滑坡、洪澇等自然災害時,往往伴隨惡劣的氣象條件,並且要求快速響應提供災區第一手圖像信息,這個時候,類似高分三號的微波成像衛星往往發揮更大的作用。”童旭東說。
據了解,我國約70%的災害是地震、洪澇和泥石流等,而以往我國主要靠使用大量的國外微波遙感成像衛星提供的高分辨率圖像數據,所以國內的用戶都非常迫切希望高分三號衛星盡早發揮作用。
綜合素質高 可完全替代進口數據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高分三號衛星工程總師徐福祥表示,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C頻段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其最高分辨率優於1米。“高分三號衛星的主要技術指標已經達到甚至超出國際同類衛星水平。”
“高分三號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成像模式最多的SAR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劉杰告訴記者,高分三號圖像質量良好,可以完全替代進口衛星數據。
此外,高分三號單次工作時間遠超國外水平,實現了連續工作的需求,而且衛星在軌設計壽命8年,是我國設計壽命最長的低軌遙感衛星。
“此外,高分三號衛星在研制過程中,注重關鍵設備和技術的國產化,採取了50多項的創新技術。”劉杰介紹,比如關鍵的SAR分系統和控制分系統,所有設備和部組件都是由國內單位研制,其技術水平達到或超過同類進口產品。
“未來,還可以對高分三號進行軟件升級,增加更多更豐富的功能。”劉杰說。
助力海洋強國、服務“一帶一路”
高分三號衛星是高分專項工程實現時空協調、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目標的重要基礎,能夠獲取可靠、穩定的高分辨率SAR圖像,極大改善我國天基高分辨率SAR數據嚴重依賴進口現狀,服務於海洋、減災、水利、氣象以及其他多個領域,為海洋監視監測、陸地環境資源監測和應急防災減災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使天基遙感跨入全天時全天候、定量化、米級的應用時代,對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高分專項應用系統副總師蔣興偉表示,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國,我國主張的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裡。“高分三號衛星獲取的島礁人工設施、海上船舶、海上油氣平台監視數據,可為海洋權益維護提供信息服務和輔助決策支持。”此外,在海洋防災減災及應對海上重大環境事件、海洋動力環境監測、海岸帶綜合管理與海域使用管理、極地環境監測與航行保障等方面,高分三號的數據都有著重要應用。
高分三號衛星也是我國衛星減災應用體系至關重要的補充之一,尤其在洪澇、地震、滑坡泥石流、冰凌、海冰、旱災、雪災、台風等災害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