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丹霞:層層疊疊,天工開畫(劉海天 攝)
人民網蘭州8月11日電(杜昱欣、劉海天)1928年,地質學家馮景蘭在廣東仁化縣發現一種地貌,色彩紅艷,形態各異。馮景蘭把這種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
近年,人們在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杏花村附近也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丹霞地貌”,總面積近600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其核心景區面積則達到了100多平方公裡,極具開發價值。目前,蘭州市正在規劃設計景區的總體開發方案。
這片特殊的地貌,猶如一個色彩繽紛的童話世界,又像一幅風格艷麗的巨型油畫。在這裡,山岩往往呈現紅色、紫色、黃色、青色等色調,並常呈條狀分布。游客來到這裡,在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之余,往往也對形成這種地貌的科學原因感到好奇。
懷著同樣的好奇,本網甘肅頻道記者日前採訪了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程弘毅老師,了解到了一些杏花村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
程老師介紹,大約在早白堊紀時期,蘭州地區位於蘭州-民和盆地,沉積形成了一套以紅色為主色調、以泥岩和頁岩為主的陸相沉積物,這為后來在此地區形成特殊地貌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地層形成以后,由於構造運動的作用,特別是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地層傾斜、褶皺並抬升成山,在多種地質因素的作用下,風化剝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地貌形態。
“丹霞地貌的繽紛色彩是怎麼形成的?”對於這樣的問題,程老師首先指出“對比典型的丹霞地貌,蘭州所發現的特殊地貌在多個方面均明顯不同,是否能將其稱為丹霞地貌,目前尚有不同看法。我校王乃昂教授等專家主張將其劃分為一種新的地貌類型,並命名為紅山灣地貌。也有的專家學者主張其仍歸屬為丹霞地貌中的一類,稱為彩丘式丹霞。”
他進一步解釋說,“該地貌顏色以紅色為主,主要原因是岩石碎屑周圍的赤鐵礦薄膜所造成的。”這與形成地層時的沉積環境有關,也與地貌形成過程中的復雜變化有關。“紅色的部分往往與干旱氧化環境有關,而青灰色的岩層則往往與潮濕還原環境有關。隨著環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帶。經過地殼運動后,盆地隆起,地層切割成為山體,就有了我們今天見到的紅一條青一條的地貌。”
程老師還指出,“岩層暴露后發生風化,改變了岩石的質地,也使其顏色發生變化。”風化程度的不同,以及構造作用使得地層發生傾斜、變形,加之和山體形態的不同組合,以及地層的滑塌等原因,都會使得地表的色彩更加復雜。
談到有些觀點主張將山體改色,使之更加艷麗。程老師認為,在對這一景觀進行旅游開發時,絕不應該進行人為改色。人為色化不一定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會造成各種不良后果——會破壞當地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會污染當地和周邊的自然環境﹔會改變地表結構加劇水土流失……等等。
談到對這一景觀的保護,“核心景區不宜進行建設。”程老師觀點鮮明地指出,對蘭州這一特殊的地貌景觀應進行保護性開發,以保護為主,適度開發。特別要注意避免過度開發,避免因過度開發造成景觀資源的破壞。他建議,要從保護自然山體的角度出發,將必要的設施如道路等布局在相對不重要之處,盡可能不破壞自然山體。
盡管仍處於自然狀態,但人類活動已對景觀產生了影響。程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你到景區去會發現,裡面有不少磚廠。這些磚廠可能對當地鄉鎮經濟頗為重要,但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景區的保護。”磚廠存在於景區,首先從視覺上影響景區畫面美感。其次,燒磚挖山會破壞山體結構,破壞景觀。另外,燒磚產生的煙灰也會影響景區的環境。在蘭州“丹霞地貌”開發的大背景下,當地應該進行產業轉型升級,轉而從事旅游及其相關產業。例如開發一些與景區相關的文化娛樂項目,提高游客參與度,從而獲得更多收益。這樣不但解決當地就業,增加地方收入,還能把更多的收益用於景觀資源保護上,最終實現旅游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程老師主張,這一景觀開發應該分階段進行。確定開發的要合理經營,尚未開發的要嚴格保護。防止景區一旦開發后,各種實體一窩蜂地來胡亂開發,“山寨”林立,“李鬼”頻出。這樣的開發不但破壞旅游資源,也毀壞旅游品牌。程老師還談到,游客素質和管理水平對於景區保護都很重要。例如對游客來說,不應該亂扔垃圾﹔而對管理者來說,應設置必要設施讓游客有地方扔垃圾。此外,他還強調景區開發需要控制游客人數,彩色山體要避免游客踩踏等等一些具體的建議。
據悉,蘭州大學規劃設計院已經出具了相關報告,論述了蘭州“丹霞地貌”開發的可行性。神秘瑰麗的蘭州“丹霞地貌”景觀,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迎接廣大游客的探訪。
永登丹霞:會當凌絕頂,一覽萬山霞(劉海天 攝)
永登丹霞:如同童話世界(劉海天 攝)
永登丹霞:一幅天生的油畫(劉海天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