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也能“捕捉”氣味
據《齊魯晚報》介紹,第五屆菠蘿科學獎物理學獎的得主——天津大學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的李吉功博士發明了可以定位氣味源的機器人,它能夠迅速實現對氣味的追蹤,在危險環境中,能對有毒氣體的泄漏源進行快速精准的搜索與定位。
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同樣採用這種方法,就氣味追蹤機器人的研發進行了一系列嘗試。據《科技日報》報道,日本科學家通過用雄性蠶蛾帶動一個小型的兩輪機器車來追蹤空氣中雌蠶蛾釋放的性信息素,並模仿雄性蠶蛾跟蹤雌性氣味的能力,為機器人裝上高靈敏傳感器,實現機器人的氣味追蹤功能。他們計劃用這種機器人來監控污染物的泄漏狀況、追蹤氣味源等。
“機械胡須”追蹤獵物
除此之外,還有研究者嘗試利用生物學上的仿生原理,研制出“機械胡須”,以實現對氣味的追蹤。據《廣州日報》報道,伊利諾伊大學先進電子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受海豹啟發,在新加坡建造了一組機械胡須,這組胡須可以在昏暗的水中對氣味的流動進行追蹤。在與高科技數學模型匹配后,機械胡須將能夠展示出記載著水流速度及方向等詳細數據的彩色圖像。
應用前景廣泛
具體來看,具備氣味追蹤功能的機器人能夠應用於多個領域,如爆炸物的搜尋與探測、危險氣體的檢測、火災預警以及災后遇難者搜救等。《浙江日報》曾就機器人對污染源的追蹤進行過報道,報道稱,配有360度全方位攝影設備的小型機器人,通過對企業排污管附近的河道進行仔細探查,逐步縮小“包圍圈”,最終確定了污染河道的“罪魁禍首”。
由此可見,隨著與氣味追蹤相關的研究不斷深入,該功能所具有的潛在商業價值將會被不斷開發,其工業應用前景也將持續拓展,在不遠的將來,各種氣味追蹤設備一定能在各個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周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