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穿上耐高溫"防火服" 為宇宙航行保駕護航

2016年08月10日08:1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2016年,SpaceX公司的“龍號”無人宇宙飛船順利完成了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的任務。飛船在回程中會進入地球表面的大氣層,此時,艙體與空氣產生的劇烈摩擦,能使艙體表面的溫度達到一千攝氏度以上,這樣的高溫,足以熔化大多數金屬或合金。那麼,為什麼在如此高的溫度下,宇宙飛船不會像流星那樣燃燒殆盡,而是能安全著陸呢?

原來,科學家們根據宇宙飛船的“身材”,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防火服”,而這套“防火服”的材料,則是耐高溫材料。

什麼是耐高溫材料?

顧名思義,耐高溫材料就是指那些熔點高、可阻隔熱量傳導的材料。

耐高溫材料包括耐火材料和耐熱材料,大致可分為兩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一般來說,有機物比較容易燃燒,而陶瓷、礦石等無機物則不易燃燒,在它們面前,火焰不過是“紙老虎”。耐高溫材料也是如此,其中,有機系列的材料所能耐受的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400℃,而無機系列的材料至少也能承受1000℃的高溫。

“防火服”的種類

科學家們看中了無機系列耐高溫材料的耐熱性,便將其制成宇宙飛船的保護層——“防火服”,以確保飛船能夠安全著陸。飛船“防火服”的材料各有不同,包括難熔金屬及其合金、金屬間化合物、碳/碳復合材料、陶瓷及陶瓷基復合材料等。目前,在科技領域使用度高且被人們熟知的材料主要有兩種:鈦與鈦合金、陶瓷及陶瓷基復合材料。

(一)鈦與鈦合金

鈦可以構成不同的晶體,化學家將它稱為同素異構體。當溫度低於882℃時,鈦在微觀下呈現的是密排六方晶格結構,我們稱其為α鈦﹔當溫度高於882℃時,鈦原子呈體心立方晶格結構,我們稱其為β鈦。當溫度升高時,鈦原子可以通過改變原子間的距離以及排列方式(即上文當中的α、β兩種晶格結構)來保持穩定。

鈦合金指的是在鈦的基礎上加入其它元素組成的合金,在整個高溫合金領域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金屬原子之間存在著金屬鍵,它就像一股無形的力,將金屬原子束縛在一起,因此,大多數金屬的熔點都顯得極高。而在鈦合金的制作過程中,某些金屬鍵遭到了破壞,這就使鈦合金的熔點低於純鈦。那麼,為什麼我們普遍用鈦合金來制造宇宙飛船的“防火衣”,而不選用純鈦呢?事實上,純鈦的硬度很低,若將其用於航天工業中,那麼飛船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就會被迎面擊來的空氣粒子打成“畸形”。為了保障飛船和宇航員的安全,科學家選擇了鈦合金。

(二)陶瓷及陶瓷基復合材料

除鈦合金外,陶瓷及陶瓷基復合材料也是常用的“防火服”材料。這裡的“陶瓷”指的可不是日常的陶瓷餐具。宇宙飛船“防火服”所用的陶瓷,是一種新型的復合高溫陶瓷。這種新型復合高溫陶瓷大概有三厘米厚,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中,與大氣直接接觸的外層是高輻射陶瓷材料,而內層則是導熱系數非常低的耐高溫陶瓷纖維。

隻有高性能的耐高溫材料,才能更好地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我國航天計劃的成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們能打造出更安全、更美觀的“防火服”。(鄭斌)

(責編:余悅(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