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 汽車配置智能化 讓城市交通更安全

2016年08月05日08:0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4月15日,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在河北境內的高速公路上以無人駕駛模式行駛。 (新華社記者劉潺 攝)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高架橋與高速公路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在過去,城市主干道路的最高限速為60km/h,而現在,如果在高架橋上行駛,最高限速已提至80km/h。但在車速限制放寬的同時,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人們期望通過機動車輛的智能化來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 於是,“智能汽車”的概念應運而生。

目前,一些智能化功能已被應用於一些高配置的汽車當中:GPS定位,實現導航與定位功能﹔智能駕駛,輔助安全行車﹔防碰撞系統,有效減少交通事故﹔智能黑匣子,記錄事故發生前駕駛人員操作車輛的全過程﹔智能輪胎,根據行駛環境的溫度和氣壓,使輪胎保持最佳運行狀態﹔智能鑰匙,助車主自動開鎖落鎖﹔智能空調,自動調節車內空氣環境﹔智能玻璃,根據光線條件自動控制車內明暗﹔智能安全氣囊,針對不同乘客提供有效保護……據《鄭州晚報》報道,河南護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就自主研發了一套“護航汽車智能緊急剎車系統”。這套系統具有探測距離遠、抗干擾能力強、不受晝夜影響等優勢,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智能巡航、主動防撞和事故追憶功能。《人民日報》前不久亦報道了長安汽車的智能汽車技術。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告訴記者,該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分為預警、單一功能自動化、集成式半自動駕駛、高速公路全自動駕駛、全路況自動駕駛5個階段。針對其中的高速公路全自動駕駛技術,長安汽車計劃於2019年將其投入量產。

不過,智能汽車距離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或許還有一些距離。據新華網報道,原科技部黨組成員、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曾列舉出智能汽車發展中所遇的四大瓶頸: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規劃跟不上智能汽車的發展規劃﹔整車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間的合作模式尚不清晰﹔中國道路的環境復雜﹔智能汽車的核心開發技術缺失。

盡管如此,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隨著人們對汽車的舒適度、功能等各方面的追求越趨高層次,汽車的智能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智能汽車也將很快得到普及,從而使更多人,尤其是年老和有肢體殘疾的人士,享受到智能汽車帶來的便利。(程珺潔)

(責編:余悅(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