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是記錄居民健康狀況的電子信息平台。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和醫療設備之間能夠進行數字化互動,而不再需要當面交流。在去醫院就醫前,隻需下載醫院手機客戶端,或者關注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即可通過移動設備,就自己或親友的病情進行簡單的描述和咨詢﹔對於常見疾病,醫務人員甚至可以通過網絡直接給予護理或用藥指導,患者即可實現“網上就醫”﹔如果需要進一步詳細診治,患者還可通過網上挂號預約就診時間和就診專家,在預約時間之前趕到醫院即可。不僅如此,醫院內的患者無線定位、輸液、導醫服務等多個項目都可以實現智能化。比如,智能輸液的運作模式為:醫生通過網絡向輸液室下發處方,輸液室即時收到人藥匹配信息,醫護人員隨即為患者輸液﹔當藥物即將耗盡時,護士站能自動接收更換藥物或者是輸液結束的提醒,而不再依靠人工通知。除此之外,許多醫院還推出了網上交費、網上查看報告單等功能,不僅為患者免去多次往返醫院的麻煩,還大大減少了在窗口排隊的人數。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東省醫療機構及醫藥企業推出了“智慧醫療”供應鏈金融產品——“醫招贏”移動支付金融平台,它不僅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還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效率。運用新興的互聯網移動支付技術,患者通過手機端即可實現挂號、繳費、預約、就診結果和報告單查詢、患者就診評價等多項功能,這縮短了患者的等療時間,也提升了患者的就診效率,這樣一來,在與該平台合作的醫院,每日龐大的就診人群得到了有效分流。除此之外,這些醫院還能享受金融機構提供的診療費用支付結算“一條龍”服務,這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和財務成本。
《新民晚報》也曾對上海市的智慧醫療體系進行報道。上海市浦東醫院引進了名為“衛護”的遠程醫療機器人,它們能進駐病人的家中“站崗放哨”,其作用相當於24小時居家的值班醫生,免去了病人復診及患者隨訪的麻煩。部分患者不僅可在家中獲得護理指導,還能接受心理方面的開導。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引入“徐匯雲醫院”技術,使得患者在家或附近的社區即可線上挂號、繳費、與醫生“視頻問診”。在醫生開出處方后,患者即可打印該處方,並在附近的藥店配藥。
(圖片來源:沈陽日報)
今后,或許我們還能連接至網絡及醫院認定的常規家用醫療設備,並在家自行監測相關健康數據,以協助遠程就醫,達到“足不出戶治好病”的目的。智慧醫療體系不僅實現了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環境之間的互動,更有效緩解了醫院看病排隊時間長、醫院環境差、醫護人力資源有限、醫患關系緊張等現象,有助於提升醫療衛生行業的服務效率及整體運營水平,節省患者的就醫時間,保証實際診治過程的效率,並助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程珺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