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永樂龍洞”藏著什麼“宇宙秘密”?

2016年08月02日14:0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三沙永樂龍洞”藏著什麼“宇宙秘密”

  三沙永樂龍洞航拍照片。(光明圖片)

  “三沙市藍洞”標志牌。(宋國強攝/光明圖片)

  7月24日,經海南省三沙市和專家組評審,三沙市政府正式將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命名為“三沙永樂龍洞”,其探明深度為300.89米,被証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人們不禁好奇,深邃的海洋藍洞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三沙藍洞刷新海洋藍洞深度紀錄

  藍洞是地球罕見的自然地理現象,根據環境的不同,人們將它們分為海洋藍洞和陸地藍洞。從海面上看,海洋藍洞呈現出與周邊水域不同的深藍色,並在海底形成巨大的深洞,被科學家譽為“地球給人類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遺產”。此前,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洋藍洞深度的排名為:巴哈馬長島迪恩斯藍洞(202米)、埃及哈達布藍洞(130米)、洪都拉斯伯利茲大藍洞(123米)、馬耳他戈佐藍洞(60米)。而西沙永樂藍洞的深度,刷新了世界海洋藍洞新紀錄。

  三沙永樂龍洞位於三沙市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晉卿島與石嶼的礁盤中,地址坐標為北緯16°31′30〞、東經111°46′05〞。從空中俯瞰,整個龍洞猶如一塊藍綠色的寶石,鑲嵌在我國南海碧波蕩漾的海面上。

  “三沙永樂龍洞”有著悠久的傳說,海南譚門等地漁民,祖祖輩輩在西沙群島捕魚為生,他們從前輩口中聽聞,在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有一個深不可測的“龍洞”。在海南漁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龍洞的神話傳說:有漁民說永樂龍洞是南海的眼,藏有南海的鎮海之寶﹔還有人說此處是定海神針所在地,孫悟空拔去定海神針做如意金箍棒,便留下深不可測的龍洞。漁民們世世代代敬重龍洞、愛惜龍洞。

  永樂龍洞的新發現

  神秘的永樂龍洞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為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在三沙市政府支持下,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四次赴西沙群島,使用聲吶旁掃設備、電子計數鉛垂、深海海流儀、深海水質分析儀、水下機器人、水下攝影攝像設備等器材裝備,採用科學器材探測與人工潛水觀察測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永樂龍洞進行科學探查,獲取了大量原始科學數據,成功探明了永樂龍洞的深度和基本形態。

  除了龍洞的深度,科研人員還在龍洞中採集了生物標本,對龍洞的洞壁構成、基本形態及內含生物等進行了初步探查。結果顯示,該龍洞洞口呈碗口形狀,基本上為垂直洞穴,在160米深度之下有明顯的北向轉折和傾斜。在不同深度,洞壁第次明顯收窄或傾斜。科研人員在洞中發現了糙沙粒魟、獅子魚、鸚嘴魚、橫帶扁背?、巨蛤等20多種海洋魚類和其它常見的海洋動物的活動,這與周圍海域物種相同。初步探查還顯示,迄今為止,未曾以肉眼觀察或使用聲吶、視頻等器材直接觀測到該龍洞內有與外海連通的旁支側洞,而龍洞從110多米水深開始,水中溶解氧含量幾乎為零。

  今年7月5日,在“西沙藍洞探查”項目研討和評審會上,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偉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西沙藍洞是具有極高價值的獨特海洋地貌單元。本次探測所使用的方法與探測設備先進可靠,探查結果可信,會上還強調,該項目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傳播海洋文化、支撐海洋工程建設等方面意義重大。

  7月24日,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三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專家蓋廣生研究員潛入龍洞,在水深約五六米處,發現一條像繩子似的、兩米多長的、以前未曾見過的海洋生物。“它的腦袋扎在一個岩礁的洞裡,身體是彎彎曲曲的,身上布滿了盔甲,應該還是軟的,”蓋廣生說。在這次下潛中,蓋廣生還發現,在礁體與礁體之間,還有像珍珠網一樣連在一起的細線,線上布滿絮狀物。而整個岩壁看起來感覺和陸地上剛剛發生過泥石流的山坡差不多。他認為,三沙永樂龍洞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自然條件,對研究海洋地質環境意義重大。“我們如果把它的岩層一層一層取上來化驗的話,可以進行年代學的研究,還可以恢復過去的古環境,”蓋廣生說。

  蓋廣生建議,要抓緊時機著手將永樂龍洞申報海洋自然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了解藍洞,並進一步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他還建議,將西沙藍洞探查的紀錄片立項,積極參與國際紀錄片獎的評選,並將藍洞探查相關圖片資料列入博物館,進行大力宣傳。

  將實施更嚴格的生態保護

  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杰說,三沙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大力開展對海洋生態環境,特別是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並對西沙海域實施了嚴格的生態保護管理,維護了永樂龍洞周圍的珊瑚礁生態。目前,三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永樂龍洞的保護、科研、開發、利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措施,以保護好這一世界自然遺產。

  據了解,目前西沙永樂工委、管委會已發出通知,禁止隨意出入永樂龍洞周邊1000米范圍內的區域,不允許漁業生產,前往永樂龍洞進行科研考察也必須經過相關部門批准。三沙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史國寧表示,目前,相關職能部門正在加緊協調專家進一步精確地劃定保護范圍,使永樂龍洞得到更好的保護。(記者 王曉櫻)

(責編:余悅(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