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朝思暮想”或成現實

新探測器將與太陽近距離“親密”接觸

2016年08月02日13:33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60多年的“朝思暮想”或成現實 新探測器將與太陽近距離“親密”接觸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距離其“觸摸”太陽的任務更近了一步。據NASA官網7月29日消息,“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Solar Probe Plus)”已通過設計審查,朝著2018年夏季的發射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將是首個飛入太陽上層大氣並“觸摸”太陽的任務,設計審查的通過,意味著該任務將從構想和設計階段進入最終的組裝及完成階段。接下來,負責這一任務的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研究所的工程師們將對剩下的系統以及科學設施進行安裝。

  這一任務將發射一枚探測器,該探測器會圍繞太陽旋轉24次,完成7次飛掠金星的旅行,在距離太陽更近之后,俯沖進入日冕(太陽的外層大氣)。期間,探測器會與太陽“親密接觸”3次,每次接觸距離太陽表面不足400萬英裡,從而成為迄今最接近太陽的航天器。

  NASA表示,“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將收集太陽活動的數據,這些數據將幫助科學家們預測主要的太空天氣事件,例如會破壞衛星和電線等並影響地球生活的太陽耀斑等。該任務的首要目標包括追蹤日冕發出的能量流並理解其加熱機制、調查太陽風的加速原理等。

  探測器也將攜帶很多科學設施,使科學家們能對磁場、等離子體以及高能粒子進行研究,並為太陽風拍照。一個4.5英寸厚的碳復合纖維護罩將對探測器加以保護,使其能耐受太陽表面的高溫(約合1371攝氏度),並讓內部設備保持室溫。

  據悉,按原定計劃,這枚探測器將於2018年7月31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三角洲4號重型火箭攜載發射升空,發射時間窗口持續20天。科學家們已對這一探測器“朝思暮想”超過60年,而現在,技術的發展讓一切變得可能。

  “太陽探測器附加任務”是NASA“與恆星共生(LWS)”計劃的一部分。LWS主要研究對人類社會生活有直接影響的日—地系統的各方面,由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管理。(記者劉霞)

  總編輯圈點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由裡向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太陽中22億分之一的能量能夠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作為和人類聯系最密切的天體,太陽對於科學家來說一直是個考驗,畢竟其表面溫度有5770K之高,這個數字,意味著“觸摸”太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NASA的太陽探測器實現了航天器耐高溫材料的突破性進步,我們期待探測器給我們帶回振奮人心的發現。

(責編:余悅(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