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機動車行業發展迅猛,我國城市居民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然而,機動車的普及雖為人們帶來了便捷,卻也使得市區的道路更加擁堵,使得交通基礎設施承載了更多壓力,一些市民為了上班不遲到,寧願擠地鐵也不願開車。對於“有車開不了”的問題,居民們都倍感無奈。
(圖片來源:新華網)
目前,常見的電子警察、卡口、車輛識別系統、信號燈控制、GPS車載導航系統、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行駛記錄儀、交通收費設備、交通通信設備等產品和系統,都屬於智慧交通系統的范疇。可見,智慧交通系統的重點,在於加強人、車、路三者的聯系。以改善道路擁堵為例,機動車駕駛員在道路上行駛時,道路上配備的智能設備能監測到車輛的相關信息,並通過網絡將數據傳送至交通管理部門,交管部門將該信息進行整合、計算、整理,即可得出道路交通數據,並據此給出最佳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同時,交管部門會通過媒體發布實時交通路況,駕駛員就能根據實時路況調整出行路線,避開擁堵。
(圖片來源:鄭州晚報)
以鄭州市為例,據《鄭州晚報》報道,隨著鄭州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出行的需求增多,然而道路設施建設的速度遠跟不上機動車的增長速度,因此,市區交通壓力日益增大。為更好地服務大眾,鄭州市將“智能交通”體系進一步升級為“智慧交通”體系。其中,“輕微交通事故快撤快賠”處理功能,使得車主通過微信就能快速處理輕微的交通事故﹔“激活小路交通分流”功能,能引導車流、人流駛入支線,緩解主線交通壓力。同時,“智慧交通”能適時將交通信號雙向綠波協調控制措施延伸到市區各主干道,實現區域內交通的整體協調。除此之外,鄭州市還規劃了未來若干年的城市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工作,包括:快速路動態交通信息採集與分析技術、地面道路動態交通信息採集與分析技術、快速路進出口匝道與相鄰地面路口信號協調控制策略研究﹔基於大數據技術的交通數據庫系統框架研究及示范工程﹔智慧交通外場設備建設技術導則﹔智慧交通管理指揮集成平台數據接入技術規范、交通信息共享與交換規范、交通標志牌地方標准等方面。
智慧交通是人們將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綜合應用在交通運輸行業中所得的產物,它不僅僅讓出行更加方便,更保障了出行者的人身安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短缺的問題,在我國已長期存在﹔同時,城市交通設施利用率低、管理技術落后、交通安全形勢嚴峻、交通擁堵等問題也不可忽視。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交通領域的建設。發展“智慧交通”,對我國的城市交通運輸業意義深遠。(程珺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