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萊塢大片時,人們總被其中炫酷的科技產品吸引,並幻想著有天這些產品能真正出現並被應用於日常生活。現在,一些人的夢想要成真了。據外媒7月29日報道,近日,研究人員成功研發了一款可以附著在人體皮膚表面的超靈活顯示屏幕。
這款皮膚狀的透明顯示器可以附著在纖維物及任何不光滑的表面上,並不會對其產生任何損害。該技術不僅突破了先前的技術壁壘,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日后,這項突破性技術可以幫助提升可穿戴設備的性能,並增強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研究員們早期曾嘗試過使用無機電子材料,但是這種材料自身有局限性——不能承受高溫。隨后,韓國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小組則使用一種名為ILLO的無機激光剝離技術,解決了熱不穩定性問題。而靈活的透明顯示器,對未來物聯網領域的視覺交流來說,是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並將非常有發展前途。柔性氧化物的薄膜晶體管(TFT)憑借其高透明度和高性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且,該材料沒有任何損害和降解特性。
柔性氧化物的薄膜晶體管能夠讓顯示屏幕的透光性達到83%,並且還能夠附著在人體的皮膚表面。這充分地體現了它的靈活性和功能性。此外,研究人員表示,該材料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可以承受多次彎曲。先前,雖然很多材料都有足夠的延展性,但它們的透明度不佳且電能不足。而ILLO技術攻克了以上缺點,這將使可穿戴設備變得越來越靈便和透明。(實習編譯:郭思佚 審稿:李宗澤)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