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輪超強暴雨襲擊全國各地,長江中下游多省份都遭到了洪水的侵襲。就在這個全民抗洪的時期,一種所謂的“德國抗洪神器”——不鏽鋼防汛攔水牆迅速走紅。據說,這種移動防洪擋板可在4至6小時內將河岸圍起來,防洪效果又快又好,感覺比扛沙包有效多啦!
對此“抗洪神器”,不少網友發聲:“我們還在肉搏抗洪的時候,看看德國在干嗎?”“我們發射得了長征7號,建得了高鐵,還有了最快的計算機,為什麼還隻用沙袋和人海戰術?”“看著人家薄薄的擋板就擋住洪水,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而正是受到“德國抗洪神器”的啟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的賀立軍博士自籌資金20萬元,歷時1個月,也研發出了一款“漢版攔水牆”。7月31日,這款產品已經過第2輪試驗,成功擋住了2米高的水。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江夏武昌大道附近,正是“漢版攔水牆”的試驗場,一面水泥牆和半包圍型的泥土“堤壩”夯接,一隻水管日夜往裡注水,形成一個封閉的池塘,“漢版攔水牆”嵌入泥土“堤壩”。記者看到,攔水牆內足有1.8米深的水,而攔水牆外隻有少量滲水。“經過計算和試驗,它防住2米深的水沒問題。”
據賀立軍介紹,他自主研發的這款攔水牆,採用10毫米厚普通熱軋鋼材,將其改造成“W型”進行拼接,后設支撐柱,利用水壓受力自封原理進行防水。“和德國攔水牆相比,它對地基沒有特殊要求。”據了解,德國攔水牆隻能設於硬基地面,在泥土“堤壩”上則無法發揮作用。
“我從構思到完成隻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談到設計“漢版攔水牆”的初衷,賀立軍表示,自己是受了德國攔水牆新聞的刺激。“我是學這個專業的,這不是啥高科技,我們中國人也一樣也可以發明出來,而且不會比他們差。”
據他透露,為了完成這個項目,他和朋友共籌措20萬元,請了4名岩土工程師共同設計、施工。據悉,目前“漢版攔水牆”已申請國家專利。
然而,關於這款神器的實用性,據新華社科普中國記者報道,這種“神器”確實在抗洪中發揮作用,但由於價格高昂、需要前期基礎建設,目前隻用於部分城市地區,並未大范圍普及。德國抗洪則依然主要靠傳統沙袋。
另外,這種擋板雖然操作便捷,但並不是“哪裡發水建哪裡”這麼簡單。德國聯邦技術救援署防洪專家弗蘭克·阿爾滕布魯恩表示,可拆卸防洪擋板隻適用於平整的地面,且必須提前在地下打好基礎,以保証擋板穩固。(記者 心月)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