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龍卷風重災區 重建要考慮抗災措施

2016年07月22日15:19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原標題:江蘇是龍卷風重災區 專家:重建要考慮抗災措施

鹽城阜寧縣,龍卷風沿河掃過,樹木房屋都被摧毀。

阜寧受災群眾站在被龍卷風摧毀的磚木結構房屋前,心痛不已。

近兩個月來,江蘇多地發生龍卷風自然災害。6月23日,鹽城市阜寧、射陽兩縣遭遇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99人遇難﹔7月1日,泰州泰興市黃橋鎮突發颶風,多間民房受損﹔7月5日,南通如東縣遭龍卷風襲擊,超過150戶居民受災。龍卷風如何形成,為何頻繁光顧江蘇?民眾在遇到龍卷風來襲時又該如何自救?江蘇省氣象台副台長康志明介紹,龍卷風是大氣中最強烈的漩渦現象,破壞力極大,相關自救常識亟待普及。他還指出,在龍卷風受災地區重建家園的過程中,也應該考慮到針對性的抗災措施。

龍卷風為何頻頻光顧江蘇?地形特點易積聚不穩定能量

江蘇是我國強龍卷風發生次數最多的省份。據中國天氣網數據統計,1961年-2010年江蘇省共發生EF2級龍卷風27次,EF3級以上龍卷風9次,比位列第二的湖北省共多出21次。

談及龍卷風的形成原因,康志明介紹,龍卷風是從雷雨雲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種范圍很小而風力極大的強風漩渦,常發生於夏季的雷雨天氣之時,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影響范圍雖小,但破壞力極大。

在我國,大部分省份都有龍卷風的蹤跡,但以東部平原地區為多。康志明說,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龍卷風的重災區,其中又以江蘇鹽城等地最為頻繁,主要是因為該地區地勢低窪平坦,江河湖泊水網交織,又處於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易積聚不穩定能量,在合適的動力條件下極易導致大氣對流強烈發展,有助於龍卷風形成。

在氣象專家眼中,龍卷風的原因並不神秘,可預報仍是一個大難題,世界各國都沒有成熟的預報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龍卷風尺度小,其影響范圍從幾公裡到幾十公裡不等,有時甚至按照百米計量﹔而氣象台站目前還不能每隔幾公裡到幾十公裡就布設一個,這就像“大網捕小魚”,難免會有疏漏。其次,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生命周期很短,像龍卷風、下擊暴流、颮線等天氣,它的生成往往很突然,對某一地區的影響時間也相對較短,“生命史”隻有十幾分鐘到1個小時,有的甚至是幾分鐘的事,不像台風從生成到消亡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因此,要提前24小時或48小時預報局部地區的強對流天氣也就非常困難了。再次,龍卷風的形成大氣條件很復雜,龍卷風的生成和發展需要衡量綜合大氣條件,而這些條件往往是難以預料的、不確切的,再加上不同地區之間各不相同的地形因素,更進一步增加了預報預測的難度。

遭遇龍卷風應如何防護?遠離門窗和房屋外圍牆壁

記者發現,龍卷風災害大都發生在農村地區,城市罕見,這又是為何呢?康志明介紹,龍卷風會經常發生在比較寬闊、地勢平坦的地方,城市高樓林立,不利於龍卷風發生。同時,城市面積遠小於農村,龍卷風本身是小概率的天氣事件,發生在城市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這也正是龍卷風往往造成嚴重災情的原因之一,我國農村尚存大量磚木結構平房,而這樣的房子往往抗風性能較弱。在鹽城災區的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大量磚木結構的平房被徹底夷平,而鋼筋水泥澆筑的房屋相對完好,只是門窗出現破損。因此,康志明表示,雖然龍卷風是小概率的天氣事件,但龍卷風破壞力大,容易造成嚴重災害,鹽城處於我國龍卷風易發區域,在未來重建中,應該考慮有針對性的抗災措施。

同時,康志明提醒,為應對龍卷風災害,公眾需要普及必要的防災知識。“首要原則是遠離門窗和房屋外圍牆壁,躲到與龍卷風方向相反的小房間抱頭蹲下。”他介紹,之所以要遠離門窗和外牆是因為龍卷風會破壞房屋的結構,可能造成重物倒塌,進而造成人員被壓住。若身處有地下室的房屋,那麼應該迅速進入地下室,躲在堅實的桌下。而在鹽城災區,記者採訪到大量受災群眾,在龍卷風來襲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關門窗,甚至是用身體頂住門,這其實是比較危險的。

此外,康志明還提醒,在電線杆倒下、房屋坍塌的緊急情況下,應及時切斷電源,以防電擊傷人,或者引發火災。若在野外遭遇龍卷風,應就近尋找低窪地伏於地面,但務必遠離大樹、電線杆,以免被砸。尤其是開車的人,在野外遭遇龍卷風,千萬不能開車躲避,也不要在汽車中躲避,因為汽車對龍卷風幾乎沒有防御能力,應立即下車,尋找低窪地躲避。(是鐘寅)

(責編:左雲森(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