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塌陷 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2016年07月22日13:4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7月9日,在江蘇省泰州市西湖翠苑小區,發生路面塌陷。(湯德宏/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發生強降雨后,城市路面塌陷頻頻發生,是天災還是人禍?還是各佔幾分?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城市路面塌陷頻發,除了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外,更與城市地質條件息息相關。

一、城市道路塌陷危害大

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工程師白凌燕向記者表示,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種動力地質現象。它具有隱伏性、突發性、群發性、多因性等特點。“一些發生在城市中的塌陷雖然規模很小,但由於人口比較集中,造成的危害很大,成為城市地質災害,並往往成為影響城市生活的突發事件。”

二、引發塌陷的三大主要原因

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呂金波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造成這些塌陷的原因很多,大體可以分為自然作用、人為作用、人為誘發自然作用等三種原因。“自然作用主要與地質條件有關系﹔人為作用主要指施工過程中地基處理沒有做好,造成淺表和局部的塌陷﹔人為誘發自然作用主要指人類工程破壞了岩土的自然平衡,出現塌陷。”

三、自然作用

“地面塌陷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其發育所需的地質條件和作用因素密切相關。”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副局長馬延明對記者說。

以北京為例,北京中心城區位於由西向東發育的永定河沖洪積扇上,沉積物質主要為第四紀鬆散沉積物。西部物質相對較粗,承載力較好﹔東部物質相對較細,承載力較差。所以,在東部溢出帶的位置比較容易發生塌陷。另外,北京平原有許多古河道,城市西部處於河道間窪地的地方,物質較細,承載力較低,容易發生塌陷。

四、人為作用、人為誘發自然作用

地質出版社地質環境研究所所長雷海英此前也曾撰文指出,關於路面塌陷形成的原因,除了地鐵、城市管線工程施工造成地面塌陷這些主要原因之外,城市地下水過度開採造成地下土壤含水層壓力失衡,結合地下及地上建筑施工操作造成地層壓力和承載力間的失衡,也會形成地面塌陷。其它原因還包括管線的滲漏與侵蝕等。

盡管總結出了城市道路塌陷的主要原因,但塌陷往往是諸多因素綜合所致。以北京為例,近十幾年來北京地區干旱,地下水過度開採,造成路基下部土質下沉,路基原夯實的土層失去底部原有的支撐,而逐步疏鬆。進入雨季后,雨水浸潤導致路基土層下沉,使路面塌陷。此外,市區許多上、下水管年久老化,水泄漏后浸濕,甚至沖刷路基,導致突發性塌陷等屢屢出現。因此,城市道路塌陷,或許也是人類生活中統籌考慮不周的體現吧。(孫奕菲)

(責編:余悅(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