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光子全息圖問世 有望開啟量子全息術新時代

2016年07月22日09:03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單光子全息圖首次“出爐” 有望開啟量子全息術新時代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波蘭華沙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制造出了單個光子的全息圖。他們表示,最新研究可強化科學家對量子力學的理解,賦予他們一種看待量子現象的新方式,有望開啟一個全新的量子全息術時代。

全息成像與攝影術不同,可以重現物體的空間結構,讓人們看清其三維形狀。全息術利用了經典的干涉現象——兩束波相遇會形成一束新波,但由於光子的相位(波的一種屬性)一直在波動,經典干涉無法用光子做實驗。在最新研究中,華沙大學的物理學家通過量子干涉獲得了光子的全息圖。同時發現,在量子干涉中,光子的波函數相互影響。

研究人員解釋稱,波函數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概念,與粒子處於某一特定狀態的可能性相關聯,也是薛定諤方程的核心,在有經驗的物理學家手中,這一函數能被用來“構建”一個量子粒子系統的模型。

當為光子對拍照時,研究人員拉多斯瓦夫·夏拉皮凱威克茲和邁克爾·賈徹拉就注意到了雙光子的干涉現象。在雙光子干涉中,當進入分束器時,可區別的光子對隨機地活動,但不可區別的光子對則表現出量子干涉,這影響了它們的行為:這些光子對要麼被一起傳輸,要麼被一起反射。

夏拉皮凱威克茲說:“我們想知道,雙光子量子干涉是否同全息術中的經典干涉一樣,可用狀態已知的光子進一步獲得狀態未知光子的信息。分析讓我們得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當兩個光子表現出量子干涉時,這一干涉過程取決於其波陣面(同一波陣面上各點的振動位相相同)的形狀。”

研究人員表示,最新實驗對理解量子力學的基本法則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波函數的本質,他們希望可以借用這一方法制造出更復雜量子物體的全息圖。

總編輯圈點

這是一項長期以來都被認為不可能成功的實驗。因為光子的相位時常波動,經典干涉是不會發生的,也就是說它的成功違背物理學基本定律。但如今波蘭科學家借助量子干涉實現了量子全息圖,這一成就不但意味著量子全息攝影進入一個新時代,也給予科學家們一種觀察量子現象的新方式。

(記者劉霞)

(責編:左雲森(實習生)、樂意)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