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日前消息,一個名為“人類之聲”的激進項目提出復制及備份人類生命基因藍圖和知識文化的計劃。該團隊成員表示,應使用激光發送信息至“宇宙雲”,以防止可怕的災難發生時,地球和人類信息無法保留。
這一計劃旨在復制備份人類信息。項目團隊負責人表示,他們的長期目標是使人類抵達太陽系之外的星球,但在計劃最開始階段,會使用激光傳送數據——將宇宙飛船的規模小型化,直至縮小到集成電路晶片大小,再將這個“人類信息晶片”發送至地球軌道,晶片內容將包含DNA(脫氧核糖核酸)編碼、語音制品與書籍。此后,團隊會嘗試利用定向能來推動所謂的“晶片宇宙飛船”,使其作為地球的使者,將人類文明的重要信息擴散至宇宙空間。
“人類之聲”計劃的目的是要表達所有人類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永久保存。目前,團隊成員正希望通過眾籌平台Kickstarter來籌募資金,以實現激光推進“宇宙飛船”的最終目標。
該項目聯合創始人、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菲利普·盧賓表示,人們有時候會說,“我們希望備份人類文明”,但這並不是開玩笑,他們的團隊正在從事這項工作並已將其作為努力目標。在某種意義上,他們支持全人類使用宇宙作為“雲”儲存平台。
盧賓同時還參與了“突破攝星計劃”,即霍金於2016年4月宣布聯合互聯網投資人尤裡·米爾納啟動的一項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給科學和太空探索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項目。這項投資1億美元的計劃,就包括研制一個可以用激光發射的微型“晶片太空飛船”,其配備帆狀結構,按照設想將可抵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以及其他外太陽系系統。(記者張夢然)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