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北京出現了入汛以來的最強降雨。截至20日15時,未接到人員傷亡報告。與此同時,公共自行車樁雨后漏電、暴雨后自來水渾濁等一些傳言也在網絡熱傳,記者採訪北京市相關部門作出澄清。
公共自行車樁漏電傷人?
回應:有防漏電裝置,泡水點已拉閘
朋友圈熱傳一條信息——“請大家留意:公共自行車車樁被淹的區域,請不要靠近!可能漏電!已有人被擊!……”
對此,北京市交通委回應,公共自行車網點設施分為鎖車車樁和自助服務終端。其中,鎖車車樁直流供電,電壓12伏,不會致人傷亡﹔自助服務終端施工做了防漏電安全保護裝置,一旦遇到漏電短路等異常情況會立即切斷電源,保障安全﹔站點外接電源線路也配備漏電保護,通過雙重保護確保安全。目前被泡水的運營點都會有運營人員拉閘。
暴雨后自來水渾濁兩三天?
回應:水廠制水工藝可實現出水達標
暴雨來襲,一則“緊急通知:大暴雨后自來水可能會渾濁兩三天”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對此,北京市水務部門回應稱,在下雨天,管網超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雨水和污水的確會一起流到江河中去,但在污水被稀釋以及江河流速比較快的情況下,對於水質的影響很快就會消除。自來水廠也有相應的處理能力,制水工藝可以實現出水達標。
此外,還有網傳視頻顯示,在八達嶺高速居庸關段,長城出現坍塌且山體滑坡。經核實,視頻拍攝地並非居庸關,是京藏高速出京方向一處高速公路護網外因暴雨出現人工護坡坍塌,並非網傳的長城主體,坍塌處約30米長。經處置,事發地已於19日19時恢復通車。
一張北京地鐵1號線公主墳站積水的照片也在朋友圈被熱轉,照片顯示站台內的積水就要沒過安檢機。北京地鐵公司回應稱,網傳地鐵站被淹的照片不實,是由其他地方的舊圖修改合成的。(記者 朱競若 賀勇 王昊男)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