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泥石流發生“套路” 泥石流防御要靠啥?

2016年07月21日08:3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6年7月17日,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路邊房子地基被山洪沖刷懸空。(張術杰/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我國是一個泥石流多發的國家,其中西藏東南部、雲南東部和西部、甘肅和陝西南部又是風險極大的區域。對於泥石流,爆發后的自救很重要,但事前的防御更重要。

泥石流的爆發毫無規律可循嗎?並非如此。我國泥石流的爆發大多受強降雨的影響,因此泥石流的發生與暴雨的發生一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也不難發現,暴雨和泥石流大多集中在夏季的7、8兩個月出現,發生在這兩個月份的泥石流災害約佔全部泥石流災害的90%以上。泥石流的易發生地必須具備山高、谷深、溝陡三大地形條件,以及山體破碎或地震多發等地質特點。

既然已經摸清泥石流發生的“套路”,那麼在事前如何防御這一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首先是最大限度實現防護設施的完善,尤其是泥石流高發地區,包括抑制和疏導。所謂抑制,就是採取擋攔壩等類似設施,將泥石流中的水和泥沙岩塊等固體物質分離。它多採用混凝土材料筑成,壩體上開有眾多泄流孔,有的頂部還開過水槽。疏導則多採用導流槽以調節泥石流的流向,使泥石流分流或解體,最終減少通過災區的泥石流流量和流速。一般在溝谷上游採取抑制方案,下游採取疏導方案。

其次是保持緊張狀態。泥石流發生時間較為集中,在泥石流高發期間,政府應當多報道、多關注。群眾也不能掉以輕心,要多收看電視和廣播,隨時保持防備狀態。一旦得知所在區域將發生泥石流時,政府應迅速組織該區域的人員撤離,群眾也應加以配合。同時這種緊張不能僅體現在災難發生的那一刻,對於易發生泥石流的區域,在建造房屋時需要格外注意。在選址時應盡量避開容易造成傷害的地段,在建造時應盡量修建抗震級別高的房子。

最后是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植物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植物的根還可以牢牢的將土壤“抓住”。其中草本植物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明顯,木本植物含蓄水源作用顯著。(陳瑤)

(責編:王珂園(實習生)、樂意)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