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少年溺水多發 杭州疾控中心發出健康提醒

2016年07月20日11:21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夏季青少年溺水多發 市疾控中心發出健康提醒

每年夏天,青少年溺水事故時有發生,今年6月以來,杭州已發生多起溺水事故。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溺水身亡的兒童高達2萬名。昨天,杭州疾控中心發出健康提醒。

游泳前:取下假牙、用眼藥水洗眼

“游泳前,要清楚身體健康狀況,感冒、身體虛弱等都不宜游泳。游泳時,也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杭州疾控中心吳醫師提醒,有些人餓著肚子游泳,這是不對的,運動時不能太餓,也不能太飽,飯后一小時才能下水,“喝酒以后不要游泳,以免抽筋。”

游泳前,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備,先活動身體。如果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區用水淋洗身體,等到適應水溫后再下水。許多老人鑲有假牙,游泳前要先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為了預防眼病,游泳前可先用不含抗生素類的消炎眼藥水洗眼﹔游泳后如果覺得眼睛不舒服,或有紅腫、疼痛等症狀,可點滴含有抗生素成分的眼藥水。

游泳時:手指抽筋可迅速握拳張開

“游泳時,遇到小腿或腳部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如果遇到手指抽筋,吳醫師支招,可將手握拳,然后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就可使抽筋消除。

游泳時,耳朵容易進水,如何排除,有幾個方法可以學一學。比如單足跳躍法:將患耳朝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活動外耳道法:可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廓﹔反復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使水從外耳道流出。

危險時刻:學習“水母漂”自救

游泳時一旦疲勞過度,要保持鎮定。可以屏住呼吸、放鬆肢體,盡可能保持頭后仰、面向上的仰泳體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深吸淺呼,保持身體浮於水面。身陷旋渦時,應立刻平臥水面,沿著漩渦邊,用爬泳快速地游過,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潛入水中。

發生溺水,首先要進行自救,吳醫師說,可以學學“水母漂”:吸氣后全身放鬆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靜靜漂浮﹔待需要吸氣時,雙手向下向外壓劃水,順勢抬頭吐吸氣,隨即低頭閉氣恢復漂浮姿勢。(記者柴悅穎 通訊員嚴敏)

(責編:王珂園(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